作者:罗南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7月
广西百色市凌云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而泗城镇后龙村是凌云县的贫中之贫。后龙村是典型的石漠化大石山区极度贫困村,自然条件极为恶劣,曾经长期戴着“百色第一穷”的帽子。新近出版的《后龙村扶贫记》是作家罗南聚焦后龙村脱贫攻坚历程的一部长篇纪实散文,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庆祝建党百年文学类主题出版物。
本书以后龙村贫困群众和基层扶贫干部为两条线,一明一暗,交错出现,深层次展现贫困群众与扶贫干部之间由陌生、防备、对峙到接受、融合、支持的关系变化历程;以9个贫困家庭的9名代表作为书写对象,展现了后龙村的乡村面貌、背陇瑶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以及扶贫工作的点滴故事、扶贫干部为脱贫事业的巨大付出。
纵览全书,作家罗南并非简单概括后龙村背陇瑶村民的生活困境,而是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史、心灵史,全面呈现其独具特色的日常生活,以及在党和国家的帮扶下,村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都产生了质的飞越。作品从具体而微的个体出发,以话家常的语调娓娓道来,却在朴素而壮阔的村寨生活中见证伟大。
《后龙村扶贫记》让我们看到脱贫攻坚中常人难以理解与想象的艰辛与困难,而其中最困难的不是从一座山攀爬到另一座山,开凿道路去扶贫,而是在理解的山峰上,从一个人的内心抵达另一个人的内心,让一个群体理解另一个群体。基层扶贫干部的任务就是克服这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困难,恪尽职守,带领村民致富。
罗南的语言是内敛、安静、从容的。通过时间、空间的巧妙转换,以及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后龙村扶贫记》将一个古老封闭村庄的变化生动地展现给读者。辉煌的事业由无数平凡的个体创造,作者选取的是小人物、小切口、小事件,是老百姓的生活。作品正是通过每一件小事、每一个人物,勾勒出真实的画面,让读者读懂了背陇瑶村民,读懂了党和政府对民生的投入。
在美宝、然鲁、氏努、小蛮、玛襟、启芳、启和、九银、迈囊9个贫困户的人生中,我们看见了背陇瑶的9个家庭,看见了人生的9种可能。在过去,后龙村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尽管贫穷,却安于天命,也毫无改变生活的热情。他们穿着绚丽的传统服饰,在石头缝里种玉米;他们用竹篾编织着极具美感的鸟笼、背篓,在茅草房里席地而睡。直到一场被历史铭记的战役——脱贫攻坚战发生在他们身边,他们才发现自身早已被这个伟大的时代所关联、改变。
从翻山越岭的走访、雨季排查险情,到说服群众整屯搬迁、进行危房改造、发展庭院经济、开办养殖场、修公路、建学校等,在一件件具体的扶贫项目中,作品讲述了扶贫干部从贫困户实际情况出发,“定制”脱贫目标任务和脱贫措施,设身处地帮助贫困户想办法、找出路,赢得了后龙村人的认可和尊敬。
后龙村的道路是硬的,人心却是软的。正如作者在散文中所说,“我总疑心村人的心里藏着一片森林,或是种子,遇上合适的土壤,遇上合适的雨露,就会葳蕤地拔节生长。很多事,在当时看起来也许并不显得有多重要,总在多年后,这些变化和作用才会显现出来,就像后龙村的路、房子、地头水柜,在后龙村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里,都将铭刻下这些变化的纹理。”后龙村人在扶贫干部的带领下,投工投劳,修筑蓄水池、易地搬迁、改造危房,辍学的孩子都返了校,一些孩子还考上了大学。后龙村里20户以上的屯都通了水泥路,“屯级路,全都硬化了,沿着山势盘旋,伸进更远的山里”,也深入后龙村人的心里、记忆里。
罗南以纯净如水的笔触记录了背陇瑶村寨在党的关怀下的奋斗历史,以及从村庄基础设施到村民思想观念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作品以个体的变化反映出一个村的变化,以一个村的变化反映出整个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效。作者没有强调、渲染帮扶干部的具体工作,但一项一项的帮扶成效漫不经心地从村民的谈吐中蹦出来,从村民与帮扶干部交谈时的笑容里溢出来,从喝的水里流淌出来,从走路的脚步声中响出来,从眼睛所看到的样子照映出来……
通过《后龙村扶贫记》,我们看到,在后龙村这个背陇瑶聚居地,基层扶贫干部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不仅仅是蜕一层皮,更多的是脱胎换骨。他们接受了党的考验,同时也接受了大时代的洗礼,用一言一行阐释了共产党员的“先锋精神”。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