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昆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4月
王昆是近年来在文坛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从祖国的海防一线到内陆边疆,军人出身的王昆闻令即起,动辄千里之行、数月之久,而在这不停的行走之中,一部部情感丰沛、扎实稳健的作品也接连而出,长篇小说《天边的莫云》即是如此诞生的。
《天边的莫云》脱胎于作者的亲身经历,是一部反映我国医疗援藏工作的现实题材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王昆曾有4年时间担任解放军援助青海玉树的医疗队队员,其间耳闻目睹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同时也深入了解了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扶贫政策,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藏族聚居区的发展变化有了真切直观的认识,小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天边的莫云》一改王昆过去那种热烈明快、单刀直入的叙事风格,转而为舒缓起伏、张弛有度,显示了作者从容余裕的创作心态。小说讲述了东方玉音带领解放军医疗队,在海拔接近5000米的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莫云乡开展肝包虫病筛查工作的故事。其间,援藏医疗队队员克服重重困难,救死扶伤,不仅赢得了牧民的尊敬与理解,也收获了心灵的洗礼。在故事的主线之外,作者对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进行了细致的描摹,使得整部小说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一些留白和“闲笔”则增加了小说的阅读趣味,显示了作者在叙事技法上的日臻成熟。
在叙事结构上,《天边的莫云》以时间为经,以人物为纬,在故事的推进中让人物次第登场,在人物性格的差异中呈现矛盾,让小说在人物的悲伤与欢乐、失望与希望、误解与和解中落幕。除东方玉音外,小说还着力塑造了格桑拉姆、洛扎曼巴、索朗央金、拉珍欧珠、次仁央宗和丹增喇嘛几个典型人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藏族同胞的生活样态。藏族姑娘格桑拉姆是贯穿小说始终的人物,作为沙日塘草场的第一个大学生,本是最有可能接受现代医学理念的她却对西医有极大的偏见,在与东方玉音的冲突中暴露出她自负又自卑的心理。但最终,东方玉音用仁心、仁术换取了格桑拉姆的理解与友情,爱的力量让她们在冲突中和解。索朗央金则代表了藏族年轻一代对现代文明的理解与接受。老人次仁央宗和拉珍欧珠的不幸遭遇令人扼腕,也显现出现代医学对于人民健康的重要意义,提醒我们医疗援藏工作任重道远。
《天边的莫云》在取材上有着先天的优势,它以独特的地域文化为背景,立足医疗扶贫这一重大现实题材,因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而王昆真实的个人经历、对扶贫工作的深切体察以及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深情观照,则赋予这部小说更加丰富的内涵,使其具有现实而普遍的意义。
小说的现实意义首先在于再现了医疗援藏工作的艰辛与伟大。东方玉音巡诊的莫云乡,6000平方公里的草场零星散布着不足6000人,平均海拔4800米的高原雪域考验着每个医疗队员的生理极限。此外,牧民们囿于地域和认知上的局限,每每将小病拖成大病,大病终至于不治。唤起牧民们的生命健康意识,让他们的生命之花在高原上盛放,是“金珠玛米”“东方曼巴”们的使命,更是来自国家的深情关切。小说中,越来越多像老周和郭宗旺一样的人响应国家号召,加入到援藏的队伍中来。医疗扶贫、绿色扶贫、教育扶贫……正在形成一股合力,以滴水穿石的毅力催生更加富裕、健康、美丽的中国面貌,《天边的莫云》恰恰为我们揭开了这一伟大事业的冰山一角。
小说在东方玉音身上倾注了大量笔墨,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她身上寄托了作者对生命价值和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思考,这是小说的另一重意义所在。在作者的笔下,东方玉音既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现代女性,她有坚韧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也有女性独有的细腻情感。对于她来说,高原巡诊既是一次生理和意志的考验,也是心灵接受洗礼的过程。老周、郭宗旺扎根高原,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在单调艰苦的环境中感受生命的快乐,这对于生活在繁华喧闹、物质充盈的都市中的现代人来说,未尝不是一面镜鉴。生命的意义何在?如何在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追求中寻求一种平衡?这是东方玉音也是王昆带给我们的问题和思考。
(编辑:张雪娥)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