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则市白朗县多措并举发展蔬菜产业。图为当地妇女在珠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博览园的蔬菜大棚里培育莴笋苗。 张汝锋摄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尤其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党中央始终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980年中央召开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西藏实际情况出发,千方百计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科学水平。此后召开的中央历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都牢牢把握西藏发展的重要方向,加强对西藏工作的顶层设计,制定符合西藏发展实际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推动西藏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进步。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西藏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三区三州”中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2019年底,西藏最后一批19个贫困县(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区),绝对贫困在全区基本消除,这是一项历史性成就。同时也要认识到,西藏面临农牧区经济发展基础薄弱、部分脱贫人口增收致富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接续扶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制约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依然存在较大发展差距,2019年西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89;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依然凸显,农村生产力水平长期低于城镇,农产品附加值比较低;第二产业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有限,第三产业总体发展层次不高。此外,还存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教育、医疗机构结构性缺编等问题。
要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根本的是要转变发展方式。例如,农牧业是西藏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吸纳了农牧区大量劳动力就业。加快农牧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步伐,推动农牧产品加工业精深化,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能有效增强产业的发展活力和吸纳技术性劳动力的潜力。要推动农牧业和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旅游业融合发展,实现第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
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较好的城镇,是连接城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场域。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西藏以公共服务水平较高、要素资源相对富集、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的城镇为支撑点,加快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治理更加有效,营造宜居的生态环境,实现农牧区乡风文明、生活富足的小康生活。西藏正在打造的“珠峰之乡·云端冰川”等田园综合体,正是依托特色小城镇的资源和政策优势,带动周边乡村发展的有益尝试。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标定了历史方位、提供了行动指南。走进新时代,西藏同全国一道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时代西藏的发展需要更多创新,不仅是科技创新,还有制度创新。要探索适合本地的发展模式,协调城乡良性互动,扩大城镇的经济辐射面和影响力,实现城乡之间优惠政策和优质资源共享。推动生态产业发展,实现改善民生与保护生态环境双赢,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西藏有大量优质资源,如独特的生物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丰沛的水能资源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谋划整个产业链条的建设,加大政策、资金的扶持。以高原特色农作物青稞为例,在传统的农业大市日喀则,青稞产业是当地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青稞加工企业注重产品的精深化加工,并不断开发多元产品。但整体而言,西藏青稞产业普遍存在市场主体规模小而散、产品趋于同质化、品牌意识较弱、市场推介难度较大等问题。实现产业升级,需要源头的耕作方、加工生产方与销售市场之间更加有效地联系、更紧密地合作。在密切耕作方与加工生产方关系方面,产业扶贫是一项有力举措,有效地整合了资金,扶持产业发展。一些发展前景好的企业获得政府提供的产业扶贫资金,并在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方面发挥了作用。在密切与市场连接方面,援藏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许多援藏单位主动对接内地市场,安排西藏企业参加内地的特色产品展会,依托电商平台,帮助企业打开销路。
在地广人稀的西藏,各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已经建立但仍需完善。党的十八大特别是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国家在西藏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持续增加,特别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项目得到有力实施。如今,西藏基本形成以公路、铁路、航空为主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截至2018年底,西藏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78万公里,全区所有县通公路;已建成通航的5个机场,开通国内国际航线92条。青藏铁路于2006年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拉萨至日喀则铁路2014年建成,拉萨至林芝铁路建设稳步推进,川藏铁路规划全面启动。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提升,极大缓解了西藏区域之间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使西藏经济更好地融入国内大经济循环中,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作者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闫若之)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