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甘南藏区建电子数据库 “抢救”收录千余条非遗信息
来源:人民网 徐雪 发布日期:2020-04-2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馆馆长旦正加23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介绍,截至目前,该州以“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收集整理了1000多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信息,初步建立了以文字、影像为主的电子数据库,对已失传的项目保存记录。

   历史悠久、地域辽阔的甘南州,至今还较完整地保留着藏民族传统的游牧文化、佛教文化和民俗文化,是最典型的青藏高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复合叠加区和浓缩富集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等十大内容丰富、底蕴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旦正加表示,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发展社会文化多样性和健康的文化生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旦正加说,目前,当地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州、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现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8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48项,州级非遗保护项目192项,县级非遗保护项目518项。

   此外,当地加强了非遗传承人的申报工作,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人8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53名,州级代表性传承人340名。

   “比如,抢救整理了现已失传的格萨尔传说、传统手工技艺等非遗项目,对濒临失传的项目进行了抢救性记录保护,认真筛选并挑选出部分重点项目,积极向上级文化部门申报非遗项目加以保护。”旦正加称。

   旦正加说,该州普查人员对那些已经掌握的高龄非遗传人,优先安排调查采访和抢救搜集,以免造成“人亡艺绝”的遗憾,在已经建立的甘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库中,已收录了民间音乐等十大项共518小项非遗资源。

   甘南州鼓励传承人进行开发生产,成立扶贫就业工坊。截至目前,以甘南藏族唐卡、卓尼洮砚制作技艺等传统工艺振兴为主的非遗项目生产、加工企业已达18个,完成了从输血到造血的改造。

   今年,甘南州继续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同时,还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体系,将当地优秀非遗列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网络服务内容,以方便民众查询。(来源:中国新闻网 )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