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踏脚,行走中的传承
来源:中国民族报 周晶 文/图 发布日期:2020-03-0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宁夏代表团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表演踏脚舞。

  劳动之余,泾源县香水镇园子村的村民们在打谷场上玩起了踏脚。

  踏脚是泾源青年男女闲暇时的体育活动。

  近年来,随着宁夏的踏脚舞在各类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节日庆典上频频亮相,这一民俗表演艺术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其实,历史上的踏脚并非表演艺术,而是一项民族武术、一种攻防技能。随着时代的进步,踏脚舞在传承与发展中开始结合舞台表演艺术,演变成一项集体育、文化、舞蹈等于一体的民间民俗活动。

  舞台化与艺术化,踏脚文化的发展方向之一

  踏脚,又称“弹腿”,是起源于唐代的一种民间攻防竞技技能。在宁夏,人们一般认为踏脚的传承源自固原市泾源县香水镇园子村。园子村是一个回族聚居村,在那里,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汉,还是七八岁的顽童,人人都能“踏”上几脚。园子村村民是清代时从陕西渭南地区同名村庄迁徙而来。远离故土的人们为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便把新的生活之地称之为园子村,踏脚也是这样从陕西渭南传播到宁夏泾源县的。

  作为一种攻防竞技,踏脚是以发挥腿脚的踢弹功能,用来攻击对方或是防守。踏脚的动作与跆拳道有些相似,动作具有连贯性,强调防御性。自1985年开始,泾源县秦腔剧团重点对踏脚进行挖掘,并对其进行改编和舞台艺术加工,经过多年努力,以踏脚舞的形式将其成功搬上舞台。

  由攻防竞技演变而来的踏脚舞,主要以腿和脚的协调来完成动作,手、臂、头等配合下肢掌握平衡,动作幅度大,竞技性强。在青年男女的整齐列阵中,平踏、背脚、飞脚、后转、连环转、扫地转、前踏后蹬、前踏后踹……你踏我闪、你攻我守,热闹非凡。由于将体育与舞蹈动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踏脚舞也具有了更高层次的艺术观赏性。

  1989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作为表演项目之一的踏脚舞,获得表演类金奖。此后,踏脚舞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中也多次获奖。1990年6月,宁夏电视台和宁夏舞蹈协会联合组成摄制组,前往泾源县拍摄“西部之舞”电视艺术片,踏脚舞代表宁夏参加了全国十二省(区)电视片交流。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经过宁夏,中央电视台“与奥运圣火同行”栏目用4分钟对踏脚舞进行报道,把泾源县的踏脚文化展现在世界面前。不仅如此,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研究室还根据资料将“踏脚舞”编写成词条,收录在《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词典》中。有学者认为,踏脚舞体现了舞者粗犷、豪放的气质,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给人以阳刚之美。

  移民搬迁,踏脚文化面临失传之虞

  位于宁夏银川市西南方向的兴泾镇,距离银川市西夏区城区仅十余公里。从1983年起,泾源县园子村的一部分村民陆续搬迁到这里。移民搬迁的过程,也是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变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极易造成传统文化的流失。从泾源县搬迁到银川兴泾镇的村民,不再从事单一的农业生产,发展其他产业或进城务工成为新的选择。在这样的氛围里,踏脚技能面临失传之虞。

  马文有、马达吾、马宝正都是从泾源县园子村搬迁到兴泾镇的,也都是移民村民里的踏脚能手。其中,出生于1963年的马文有年龄最长,被人们称为“踏脚王”,也是银川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马文有的记忆中,小时候每天晚饭后,园子村村民都会聚集到村子里的空场上对踏(踏脚),而在农闲时候,他们也都经常在田间地头对踏。老一辈踏脚时,晚辈后生们就在边上看,看着看着自己也就会了。这是园子村群众的传统爱好,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刚搬过来时,年轻人干完活儿,就在沙滩地里对踏,解解闷、消磨时光。后来,大家都忙着各自的生活,也就顾不上练习踏脚了。”马文有说。

  2004年,宁夏踏脚被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试点项目。银川市亦指派专人对踏脚进行调研、整理,在有限的条件下开展踏脚的传承保护工作。作为这一项目传承人的马文有,开始在镇上四处寻觅徒弟。可踏脚毕竟只是一种休闲时的爱好和运动,并不能成为谋生手段,因而马文有的徒弟们也只是在空闲时练习一番。

  进校园,为原汁原味的踏脚传承提供保障

  2008年,兴泾镇中学开始加大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体育老师马晓明极力主张把踏脚引进教学,以培养和拓宽学生的兴趣爱好。巧合的是,西夏区体育局原本计划组织兴泾镇农民学习传承踏脚,但经过实际调研后发现,在农民中培养传承人面临的困难较大。之后西夏区体育局与兴泾镇中学达成共识,由西夏区教育局为学校提供服装和一定的资金支持,将踏脚引进学校的兴趣教学。随后,兴泾镇中学把马文有请到学校,组织师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学习培训。让马文有没有想到的是,踏脚进入兴泾中学校园之后,很快就以有趣、简便、健身等特征,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

  泾源县园子村移民的生态搬迁,使得踏脚文化开始向广袤的银川平原传播。在兴泾镇,踏脚作为当地初中学生的特色兴趣教育,打开了一条迥异于泾源县的传承新路径。

  近年来,兴泾镇中学利用每周体育课的时间教学生练习踏脚,让学生每个学期学会6个动作。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参加过踏脚兴趣学习的毕业生目前已超过600人。马晓明带领学生参加各种表演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在一些节日期间,学校踏脚团队受邀前往银川、永宁和甘肃平凉等地参加演出,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2012年,兴泾镇中学组织踏脚团队参加中国第九届民间艺术节,获得了表演奖银奖。目前,马晓明编发了踏脚的校本教材,并坚持认为兴泾镇对踏脚的保护和传承,要与泾源县的传承方式走一条不一样的道路,即强调踏脚作为武术竞技的传承本真。

  事实证明,踏脚进入校园成为特色校本课程,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使踏脚在银川地区的知名度有所提升。多年来,兴泾镇中学为踏脚的传承和发展配备了专门的踏脚老师,组织有兴趣的同学在课间以及其他时间练习。“虽然泾源县已成功地实现了踏脚的舞台化和艺术化,但兴泾镇中学的兴趣教学仍然会注重对踏脚原汁原味的挖掘、传承和训练。就踏脚的传承来说,引进到学校教学是一个非常好的保障。”兴泾镇中学校长张建欣说。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