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防控疫情—— 读张剑光的《中国抗疫简史》
来源:中国民族报 秦延安 发布日期:2020-03-0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作者:张剑光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2月

  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阶段之际,为帮助公众正确了解疫情、科学做好防护,新华出版社近日推出《中国抗疫简史》一书,并在数字出版平台开放免费阅读。

  《中国抗疫简史》是由中国古代疫病史研究学者、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张剑光在长期学术研究基础上,于春节期间紧急修改完成的。全书共分8章,系统梳理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防疫抗疫的历史、经验,详细介绍了主要疫病的流传、危害以及当时诸多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讴歌了中华民族面对疫病的无情摧残,一次又一次同舟共济、顽强战胜疫病的民族精神,并同时总结了中国历代对疫病的思想认识发展和医治技术进步。

  书中提到,早在秦代,中国人便开始了对防疫的研究,而切断传染源、对病人进行隔离是防疫最有效的手段。秦国法典云梦秦简《封诊式》中就详细记述了麻风病的诊断、报告、鉴定和隔离的完整制度。历代防疫隔离的场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为疫病发生后临时性建立的隔离场所,如宋神宗熙宁八年,杭州饥疫并作,苏轼建立“以处疾病之人”的病坊,便是简陋的隔离医院。另一种是常设的隔离场所,武则天当政时期,由政府出面主办,有专门官员负责的悲田养病坊,便是固定的隔离区。疫情发生后,不仅病人要隔离,接触者也要被隔离。《晋书·王彪之传》中提到永和末年疾疫流传时,有这样的记载:“朝臣家有时疫,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意思是如果一户人家有三人得同样的传染病,官员们即使无病,只因可能是带病菌者,也要过百日后才能上朝。

  卫生预防,也是疫病防控的重要举措。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瘟疫产生的原因和传染的途径均与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续汉书·礼仪志》中有云:“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日洗濯祓除去宿垢灰为大洁。”意思是通过沐浴搞好个人卫生、强身健体,可以驱除疫病传染。古代医家还注意到鼠类或不干净食品可以传染疾病,汉代的《论衡》中有“鼠涉饭中,捐而不食”的描写。《金匮要略》记述“果子落地经宿虫、蚁食之者,人大忌食之”。孙思邈告诫人们:“勿食生肉,伤胃,一切肉惟须煮烂。”除此之外,还要对居室勤打扫,定期消毒,防止疫病通过空气传播。清代吴子存在《鼠疫抉微》中提醒人们要经常洒扫堂房,厨房沟渠要整理清洁,房间窗户要通风透气等。《夏小正》记载端阳时说:“蓄药以蠲除毒气。”秦国时,对外来入城的马车衡轭用火熏燎,以防马身上未被消灭的寄生虫附在上面。总之,不管是平日还是防抗疫情时期,都要勤加防护,这样对阻止疫病传播是很有作用的。

  守望相助,是夺取抗疫最终胜利的坚强支撑。在古代,疫病一旦产生和流传开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会采取一些积极措施防抗瘟疫。比如,及早检查与采取强制隔离,减轻民众经济负担以安抚百姓,传播普及医学知识提高民众防疫能力,开仓赈济、帮助老百姓恢复生产等。这些措施不仅是凝聚民心、赢取抗疫胜利的法宝,也体现了各级政府科学组织、勇于担当的抗疫气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抗疫历程中,历朝历代都曾涌现出一些医术高超、不畏艰险、救民于水火的斗“疫”勇士。他们中既有孙思邈、张仲景这类耳熟能详的药圣,也有朱震亨、叶天士等民间名医,也不乏苏轼、蒙哥汗等这些以偏方治瘟的历史名人。他们或献“神药”、或施妙手、或集百家之长,以各自的方略,为人民解除病痛,为防疫抗疫作出贡献。在此过程中,我国人民也积累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抗疫经验,形成了科学的防疫治疫理念。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