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大地秘密的勘探者     —— 李达伟散文赏析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杨荣昌 发布日期:2019-10-2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作者:李达伟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5月

 

  李达伟是近年出现的散文新锐作家,短短10年间,在全国各大刊物发表作品逾百万字,出版了《暗世界》《大河》和《记忆宫殿》三部散文集。10年来,他如一个文学的探子,隐没于滇西高原的群山峡谷之间,以个体心灵之细微,探测山河岁月深处的秘密,将对底层民生的悲悯和世态人情的体贴转化为文字,开拓出一种别具风格的散文表达形态。

  《大河》总计字数13.5万字,作品以充满诗性的语言,描述了潞江(怒江流经保山潞江坝时称潞江)两岸生活状况,被称作是一部关于怒江的诗性之旅。作品既具有田野调查的翔实和生动,又有诸多形而上的关于人生、存在、命运的思索。这些庞杂的事物,行之于文字,充满了诗性,像一条流淌的思想之河。

  李达伟的文学灵感受益于勤奋而广博的阅读,加上对于社会的细致观察,形成了其散文写作丰富的精神内涵。在《暗世界》《大河》《记忆宫殿》里,他叙述了多位普通人物的生命情态,聚焦于他们卑微又不乏狡黠或温情的性格,透视出底层人物真实的生命质感。作家对故乡底层人物命运的叙述,倾注了他的满腔悲悯,这个群体之于生活的渴望与挣扎,他感同身受。

  山河纵横的云南大地,以其地理结构的复杂,文化形态的多元,历来为诗文产生的渊薮。无数的写作者在这片高原之上,抒发对于自然河山的赞叹。因与大自然有一种生命相依的关系,西部的写作者普遍都有着强烈的生态意识,对于自然律动的感知往往异常敏锐。他们深知,大自然是赐予人类生存之物的所在,与人类血肉相契,对于生态环境的珍视,已成为作家的集体无意识,并形成稳固的心理基础。

  作为白族作家,李达伟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深沉的感情。他用双脚丈量世界的距离,用双手触摸大地的肌肤,用双眼打量形形色色的世态人情。

  众所周知,散文是一个人内心最为朴素的呈现方式。李达伟写风景,也写人生琐事,不同的是他在与外界的对话中,始终坚持对内心深度的挖掘与呈现,不放弃对生命质量的拷问与提升。在散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名写作者与世界对话的清醒与机警,在沉静感悟、呢喃细语中,人与天空大地、山川河流、自然万物相融共生,呈示出西南边陲独特的社会风俗与气象。贯穿其中的哲学思维和视野,以及力图呈示世界存在的本相,使其散文有一种自觉的深度意识。

  文学的功能之一是呈现那些被日常生活遮蔽的意义。李达伟的写作是哲人式的写作,在他略显木讷的表象下,掩藏着丰富的思维和雄辩的才能,不断向着内心幽深之处进发,写作成为一种“沉潜的飞翔”。“沉潜”是沉入生活的底部,以冷静的眼光,客观的笔触描摹生活的原生状态,在对现象的呈现中,还原世界的本来面貌。“飞翔”是指对内心的历练,只有最大限度地接触真相,才能找到思想飞跃的基点和平台。他的叙述是精神在场的写作,眼前之景,心中之事,凡经眼睛和大脑过滤的事物,皆能下笔成文。在对生活原态的描述中,做到了精简、透彻、准确、深刻,文字有力量,靠的是作家艰难的日常磨练。

  一名优秀的作家,往往几篇作品就能体现独特的写作风格。从李达伟年轻但已逾百万言的散文作品来看,他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这是作家走向成熟的标志。他的散文不凌空蹈虚,语言有扎实的落脚之地,每一个词语都有实际的意义所指,是心灵漫游的鲜活痕迹。丰盈的细节、深沉的情感,让文字有极高的可信度。这种挑战有难度的写作,摒弃了直白的表述方式,也不再遵守起承转合的传统作文之道,以强烈的主体意识直逼事物存在的本质,不断拓展语言表达的边界,体现出文体的探索与创新。

  诚然,凡是探索都有不完备之处。从年龄段来讲,李达伟的文学人生才开启最绚丽的航程,继续坚持已有的写作路径,把关于阅读的精神视野,与自身成长中的历练与心智相结合,同步呈现关于世界与人生的观感,以更深入的方式扎进个人史的深处,必将探寻出更多的秘密与精彩。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