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道路探索的经验与启示
来源:光明日报 包心鉴 发布日期:2019-07-2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从根本意义上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艰辛探索中正确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和不断完善,不仅为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小康、当代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开辟了根本路径,而且也为世界各国人民摆脱贫穷与动荡、追求和平与发展、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宝贵经验。历史证明,中国道路是一条通往复兴梦想的康庄大道,必须坚定不移沿着这条正确道路奋勇前进。

  党的领导铸就中国道路坚强政治定力

  历经革命战争淬炼、社会主义建设考验和改革开放洗礼的中国共产党,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核心领导力量,也是中国道路得以开辟并不断完善的核心领导力量。对中国道路的不懈探索,贯穿中国共产党执政70年的全过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强调我们要学习苏联经验,“但要有选择地学,学先进的东西,不是学落后的东西”,不能照搬,必须走适合中国特点的建设道路。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十大关系”的精辟阐发,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科学揭示,为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作出杰出贡献,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根本制度基础。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党和国家命运面临重大考验的历史关头,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果断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了由摆脱贫穷到实现小康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沿着这条道路,我们党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世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审视国际国内形势,坚持问题导向,勇于开拓创新,深入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制度定型化的问题、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问题、中国由“大”变“强”面临的问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证明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道路成功开创和不断拓展的最核心要素,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完全有自信、有能力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开拓前进。而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则是当代中国“志不改、道不变”,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是有机统一的。早在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就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把我们党建设好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受了改革开放的考验,成为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坚持伟大社会革命与伟大自我革命的有机统一,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政治自觉。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只有坚持不懈、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才能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坚强战斗力,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推向前进。

  改革开放赋予中国道路无限生机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是我们党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逻辑起点和不断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动力,并在不断深化发展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鲜明文化品格。

  搞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以能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正是首先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结果。我们党正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认清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认清了中国的最大实际就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才有效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的结合,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无古人、旁无佐证,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没有现成的教科书。这就决定了,中国道路的每一步拓展都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困难和曲折,伴随争论和交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实践及其带来的历史性巨变,不断证明着一个真理: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和发展完善;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和发展完善,就没有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进而迎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是我们党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动力,也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的实践之源。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各种严峻挑战和风险,中国道路之所以充满生机活力,之所以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越来越深刻影响,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类文明发展大逻辑和大趋势,把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开放发展之路,不断开创中国道路的现代文明视野。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坚持以勇立潮头的姿态走向世界,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拥抱世界,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不同文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改革开放促进中国道路联通世界文明的生动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彰显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和新型国际秩序的包容性;而“一带一路”建设,则是愈来愈多的国家和地区共同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实践。事实证明,“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人民主体彰显中国道路深远价值意蕴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主人。在领导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庄严强调,“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军队叫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创和不断发展完善,在如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个根本问题上实现了历史性破题。中国道路之所以屡经严峻考验而愈加坚定不移、在世界各种道路竞争比较中愈走愈宽广,根本奥秘正在于此。

  中国道路所以具有坚实的人民基础,不断释放出巨大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动员力,从直接动因上说,就是因为这条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如何发展的重大问题。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人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目的;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必须通过人的努力、为了人的发展。中国道路以实现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为出发点;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弘扬人民主体力量、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根本动力;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目的;以能否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根本标准,从而为坚定道路自信注入了深邃内涵、增强了厚重底气、提供了根本依据。

  中国道路是发展人民民主、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之路。马克思主义认为,世上没有所谓的“纯粹民主”“绝对民主”,民主总是同一定的阶级统治相联系并为一定的利益关系服务。历史上不同性质的国家和社会治理中,虽大多标榜民主,但民主的价值意义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大相径庭。近代西方思想家倡导“以人为本,权利本位”,这是民主价值观的历史进步,但这种个人的权利,是附带许多财产条件的有限“权利”,民主不过是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宣言和竞争手段罢了。在对历史上种种民主价值观进行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本质。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工人阶级一旦取得统治权,就不能继续运用旧的国家机器来进行管理”,必须“以新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来代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深刻体现了这样一种民主政治价值观:中国道路坚持以人民为宗旨,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主体,把激发人民的主体意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作为根本依靠力量;坚持以人民为目的,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价值目标。总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开辟和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人民始终是建设基础和主体力量,这也使这条道路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的认同和支持。

  文化传承培育中国道路厚重文明基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虽然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但却是从历史深处走来,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这一精辟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逻辑,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中华文明所以延绵5000多年经久不衰,对今天中国道路的成功开辟和发展完善仍发挥着深刻文化影响作用,从根本意义上说,是因为中华文明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品质。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蕴藏着许多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正是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坚定不移把这条道路推进到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中华文明基因,表现在诸多方面。例如,知行合一、实事求是的认识论。中华民族先哲们很早就提出知行合一、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对“实事求是”作出新的阐释,成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中国道路之所以充满生机活力,关键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中国实际建设社会主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奋斗观。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不懈奋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尤其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道路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撑。锐意变革、革故鼎新的改革观。中华文明之所以最具有历史穿透力和现实影响力,就是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锐意变革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传统人文精神,具有更加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厚重的时代价值。

  (作者系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