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歌舞团的青年艺术家与学员们进行艺术交流。王靖祺摄
学员们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品味湖南黑茶,体验黑茶文化。杨春苗摄
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52位青年文艺工作者在北京参加“各族青年文艺工作者交流活动”。在为期3天的活动中,学员们不仅聆听了专题讲座,还赴国家大剧院观摩歌剧《青春之歌》,参观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和中国考古博物馆,并与中央民族歌舞团的青年创作骨干、青年艺术家进行艺术分享和交流。
该交流活动由国家民委民族团结促进司指导,中央民族歌舞团主办,是国家民委等部委共同组织实施的“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试点示范项目。“期待大家将所学所感融入到今后的艺术创作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现实题材创作, 推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艺术精品,用心、用情、用功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弘气象。”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王成刚表示。
在开班的第一课上,中央民族歌舞团党委书记张庆安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主题,为学员们带来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讲座。他强调,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理解和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在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青年编导周莉亚带来的艺术讲座中,她详细讲述了《只此青绿》《永不消逝的电波》《咏春》等作品的创作动机和创作历程,与学员们进行深入交流和互动。此外,中央民族歌舞团的青年编导张惟、沙呷俊楠,也分享了原创舞蹈作品的创作思路及作品特色。活动现场,学员踊跃提问,气氛热烈而欢快。
“在这里,我领略到民族歌舞的博大精深,每一个舞步、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老师们倾囊相授,伙伴们热情互助,让我如海绵般汲取知识。这段学习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素养,更让我心中的民族文化之根扎得更深了。”内蒙古包头市五十二中学的音乐教师赵贵龙说。
活动期间,学员们通过实地参观,深刻感受了中华文化的丰富灿烂、民族文化的交相辉映,并对如何通过文艺服务民族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民族文化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展厅,学员们驻足认真观看。近3000平方米的展厅,文物和古籍交相辉映,历史与现实交织融合,展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历程,给学员们带来震撼和感慨。
“每一件文物、古籍,都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来自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的原生态歌手阿朵故烈对“铜鼓之声”展区展出的铜鼓兴趣浓厚,她表示,作为一名民间音乐工作者,以后要更多挖掘、整理民间音乐,将更多优秀的民族音乐呈现给全世界。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学员们兴致盎然地体验了湖南滩头年画和黑茶文化,领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
中国考古博物馆的精品陈列带领学员们穿越时空,了解从旧石器时代至近现代的中华文明遗产,感受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与辉煌成就。在编钟体验区,学员们即兴演奏,厚重而悠扬的乐音感染了同行的参观者。
来自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艺术剧院的杨晨玮表示,此次活动不仅促进了不同地区学员间的文化交流,还激发了年轻人的文艺热情,为基层文艺院团注入新活力,推动创作更多反映边疆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
“各位老师,我到阿里了,离日土还有120公里,开车两小时就到家了。”活动结束后,来自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艺术团的曲加顿珠在微信交流群里向大家报平安。此次来京参加活动,他是距离最远的。
“12年前,我还是一个牧羊人,因为对歌唱的热爱,才走上了文艺之路。这是我第一次来北京,内心非常激动。回去后,我将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分享给同事,并应用到工作中,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文艺作品。”曲加顿珠激动地说。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学员们一致表示,国家民委和中央民族歌舞团搭建的平台,为各族青年文艺工作者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用性和专业性兼备的学习机会。通过此次活动,大家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还提升了民族文化艺术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他们将把所学带回岗位,积极运用于创作、演出和教学中,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文艺力量。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