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畔的生命之歌——自然纪录片《雅江之畔有鹿来》导演手记
来源:中国民族报 张丽娜 发布日期:2024-08-1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雅江之畔有鹿来》摄制组拍摄的白唇鹿群。

  今年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最近,“喜马拉雅生灵的朋友”自然影像团队刚刚完成了自然纪录片《雅江之畔有鹿来》的拍摄。作为团队的一员,在近两年调研、摄制过程中,我几乎每个月都要去雅鲁藏布江观察、蹲守,到西藏山南市孟卡荣村家访。雅江之畔,呦呦鹿鸣,借由这次拍摄,我看到一个村庄里的“生态西藏”,读到一条大河沿岸的变迁故事。

  在前往雅鲁藏布江畔进行拍摄之前,我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因为这条当地人心中的“母亲河”,承载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在拍摄中,我采用共情式的拍摄方法,把自己想象成雅鲁藏布江畔的一棵树、一只白唇鹿和一名野生动物保护员,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自然和生命。

  我们团队曾到雅鲁藏布江的源头拍摄杰玛央宗冰川。雅鲁藏布江奔腾而出,一路向南,在山南市境内展现出开阔的河谷风光。丰富的水资源为高原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灌溉了广袤的农田,孕育了多样的生物。然而,雅江河谷的沙漠地带一度被称为“造林禁区”,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自从治沙工作起效后,雅江之畔草木逐渐繁茂,引得白唇鹿从深山走出,与黑颈鹤、斑头雁等动物交朋友、共生共荣。

  之前五次拍摄,我们都没有遇到白唇鹿,最后终于遇到了近百只白唇鹿,这也是自然影像的不确定性产生的巨大魅力。渡江、戏水、觅食、打架,我们蹲守拍摄白唇鹿吉祥和它的朋友们的故事,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与和谐。动物之间的友谊跨越物种的界限,谱写出一曲动人的生命之歌。

  关于白唇鹿等鹿科物种的相关专业知识,我们专门请教了“中国麋鹿之父”丁玉华。他耐心地给我们科普讲解,分享了很多鹿科动物的知识与保护救助经验、栖息地保护管理经验。对于鹿科物种,我们都有同样的热情。

  野生动物保护员边玛杰布大叔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骑着摩托车在江边巡逻,那孤独的背影却充满力量。他对动物的热爱和关怀,让我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他救治受伤动物时的焦急与心痛,以及看到动物痊愈后的欣喜,都深深触动着我。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责任与担当,也看到了对生命的敬畏。摄影师王绪杰给边玛杰布做了多次口述史拍摄,最初他面对镜头紧张得浑身出汗,后来与摄制组熟悉了,就可以唱着歌、聊着天拍摄了。

  每每看到治沙老人贡嘎索朗的影像,我眼睛都会湿润。老人把青春和年华都奉献给了治沙种树,仅仅两年的时间,他的头发全都白了,也落下了很多职业病,但他眼中的光充满执着和坚定。贡嘎索朗老人与沙漠中一棵树的故事,则让我对生命的坚韧有了更深的理解。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中,一棵树的成长是如此艰难,却又如此充满希望。从一棵、十棵到成百上千棵,密密麻麻的树挡住了风沙,改善了气候。

  蹲守中,我们拍摄了很多孩子的画面,他们对于自然的热爱展现出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我们带着精心拍摄的自然影像,走进德吉新村幼儿园,为小朋友们开展了一场生动有趣的自然教育活动。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在孩子们的心田种下一颗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种子。

  雅江之畔的孟卡荣村是一个历史悠久、充满古典美的村落。村里石头建成的房屋很有藏式传统特色,几乎家家户户院落中都种植了果树和花木,当地村民都很友善,生活恬静。随着风沙的减弱,他们从山中搬迁下来,如今村庄的农田成为西藏青稞示范田,种植的“藏青3000”品种受到广泛欢迎。

  在拍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雪域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谛。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当我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自然会给予我们丰厚的回报,为我们提供美丽的风景、清新的空气和丰富的资源。而当我们破坏自然、侵犯自然,自然也会以各种方式给我们警示和惩罚。只有当人类心怀敬畏,与自然中的每一个生命平等相待,不去肆意掠夺和破坏,人与自然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共生。

  纪录片《雅江之畔有鹿来》是由汉、藏、蒙古等多个民族的优秀摄影师共同协作完成的。希望通过我们的作品,唤起大家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深入人心,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