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傲鼓》:平台共创、文化交融的典范之作
来源:中国民族报 焦玉琴 发布日期:2024-08-1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天生傲鼓》节目海报。河南卫视供图

  8月10日晚,农历七夕之夜,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2024七夕奇妙游》浪漫赴约。其中,道中华文宣平台与河南卫视联合摄制、中央民族歌舞团参演的《天生傲鼓》节目充满创意,敢于突破,令人耳目一新,获得无数观众点赞。

  众所周知,鼓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乐器,它本来是模拟大自然中雷的声音而产生的,“其意以为雷声隆隆者,连鼓相扣击之也”(东汉王充《论衡·雷虚篇》)。鼓贯通天地,刚健、雄壮,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地精神。《天生傲鼓》节目很好地阐释了鼓的文化内涵。

  节目开篇,鼓被放置在一个宏大开阔的背景中,以连绵的群山衬托鼓的厚重、雄浑。鼓手们有力地敲击着,那密集的鼓点发出震天鼓声,在天地间回荡,给观众带来心灵的震撼。

  鼓文化在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已经发展为我国多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遗产。各民族鼓文化丰富多彩,藏族有达玛如鼓、热巴鼓,蒙古族有恒格里、罐鼓,维吾尔族有冬巴克、纳格拉鼓,哈萨克族有达布勒,壮族有蜂鼓,傣族有象脚鼓、傣族大鼓,白族有仗鼓,彝族有额格子嫫等,不胜枚举。据《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志》记载,我国少数民族使用的鼓乐器有70多种。来自各地区各民族不同材质、形状、大小、用途的鼓,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繁荣兴旺的鼓家族。

  《天生傲鼓》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节目汇聚了多个民族不同形制的鼓,让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不同民族鼓舞的特点。比如佤族木鼓舞热烈奔放,朝鲜族长鼓舞柔美轻盈,维吾尔族手鼓活泼欢快等,各有风格。不同民族的鼓在鼓舞中大放异彩,又呈现出动态的和谐。此外,核心舞者阿朵来自土家族,是中国苗族鼓舞武术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亦是节目呈现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元素。

  《天生傲鼓》的新颖之处还在于,突破人们观念中对鼓的刻板认知。鼓声是刚健有力的,因此通常我们看到的鼓手都是充满阳刚之气的男性。如陕北民间的安塞腰鼓,声音浑厚、质朴,生机勃勃,与陕北汉子们憨厚、淳朴、乐观向上的气质相得益彰;甘肃兰州的太平鼓,声音洪亮、气势强盛,伴随着浑厚男声演唱的“太平歌”,表达西北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热情豪迈、百折不挠的精神。但《天生傲鼓》却让我们看到女性鼓舞的精彩。

  节目中,女性鼓手们身姿矫健、动作敏捷、目光坚定,展现出坚韧刚毅的女性力量。这种力量是鼓赋予的,更是时代赋予的。在新时代,女性拥有自己的舞台,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大显身手。如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随神舟飞船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刘洋、王亚平,中国首个奥运网球女单冠军郑钦文等。她们充满朝气活力,智慧与勇气兼备,一路披荆斩棘,激励着无数女性同胞奋勇前行。可以说,《天生傲鼓》很好地体现了当代中国女性的风采。

  七夕与鼓的组合也是别出心裁。七夕节又被称为“乞巧日”,是中国古代少有的以女性为主角的节日,堪称中国古代的女儿节。在七夕,乞巧是最常见的一种游戏,主要是女性向织女星祈求智巧,女子对月穿针或做些小物件竞巧,活动多是体现女红的针线功夫。“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瑜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后来,人们逐渐扩大“乞”的范围,富贵、子嗣、聪明都成为乞求的对象。《岁时杂记》载:“七夕,京师诸小儿,各置笔砚纸墨于牵牛位前,书曰‘某乞聪明’。”可以看到,传统的七夕体现的是传统女性的心灵手巧,具有阴柔之美。

  时至今日,女性的智巧已突破传统,劲健豪迈的鼓舞,展示出新时代女性“可上九天揽月”的精神气质。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七夕是女性的,鼓是男性的,节目中两者的组合本身就带有一种张力;再者,七夕体现的是女性之巧,鼓在节目中展现的是女性大无畏、敢于追求的时代精神,这便形成又一重张力。两重张力的建构,塑造了灵巧、智慧、刚健、勇毅的立体的女性形象,体现出《天生傲鼓》的独具匠心。

  在道中华文宣平台与河南卫视的合作下,《天生傲鼓》为观众呈现出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这种合作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它将文字与丰富多彩的影像视觉、听觉统合起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舞美、音乐融贯在一起,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河南是文化大省,本身就是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缩影。此次内容共创使更多观众看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这种合作模式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值得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