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漾濞
来源:中国民族报 左中美 发布日期:2024-08-0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古城漾濞    熊君摄

                         一

  一江绕城,二河对流,三山环抱,四季流转,日月清明。

  这便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古驿、隐身于苍山之西的小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城下的漾濞江发源于滇西北的丽江九河,一路经剑川、洱源,在古老的驿城脚下,打了一个手臂弯,将小城环于臂弯之中。就在这臂弯往回拐的中段,自北面苍山下来的雪山河,在城脚汇入漾濞江。而在雪山河入江口往上百十米的斜对面,从秀岭大山下来的石月亮河,也倚着古城对面飞凤山的东麓,潺潺流入江中。石月亮河的水量虽然只有雪山河的一半,然因河道多大石、落差大,常年水声喧喧。秋冬时节,两河两岸的芦花与江岸的芦花连成一片,颇有《诗经》里《秦风·蒹葭》描述的浪漫意境。

  漾濞坐落于苍山两支南翼之间狭长坝子的尾端,城中有始建于唐代的铁索吊桥云龙桥。千百年来,桥上人马往来,络绎不断。小城隔江的对面,近的是飞凤山,飞凤山身后倚靠的是秀岭大山。

  雪山河从狭长坝子的中间流过,因其水流湍湍,旧时又名湍溪。在久远的时光里,这是一条划分两府的界河。河西地势稍高,曾被徐霞客描述为“居庐夹街临水,甚盛”的老城区,旧为永昌府所辖,漾濞本地人称为上街。今天人们所知道的关于古城漾濞的诸多记载,包括诗文,大多来自于《永昌府志》《永昌府文征》等史籍。河东地势相对平阔,一样居庐密集的一片称为下街,自元代至漾濞建县前夕一直为蒙化府所属。

  “漾濞自汉永昌设郡,驿道先通,开化不后邻邑。其所以未设县者,漾水东西皆大山,经过达官名流,驰驱冈峦林壑,未遑游其全境,率视为山僻小之,不识此山僻中藏沃壤焉。”民国元年,得国士李根源力促,漾濞始设县。《漾濞设县记》载:“定以永平、蒙化两属为根本地,再割洱源、云龙瓯脱地补之,东至苍山顶,西至胜备河,南至四十里桥,北至乌蛸箐……”自此,上街、下街始共为一县。设县之初,县府袭原巡检司府,设于今下街村下街完小所在地,直到1925年,迁至古城上街。

  登上漾濞古城东北面的卧龙岗,回首西望,但见一山如凤,轻舒羽翼,引项高歌,大有欲腾空而起、直上九霄之势。此山即是飞凤山。《永昌府文征》载:“飞凤山,一名灵鹫山…… ”清雍正年间曾在山麓建有武侯祠。清道光年间,永平知事曹擢新将其改建为化平书院。斯时,漾濞分属蒙化、永平两县。书院设成后,蒙化、永平两地就近的生童在这里学习,规定考课为“甲月蒙化,乙月永平”。书院后来几经更名,自然都与时势有关。“化平”之后是“凤衔”,“凤衔”之后是“泉清”,书院最后的名字是“凤清书院”。从建成到清末废科举兴学校的80多年里,书院几毁几建,当地热心商贾捐银赠地,以助书学。其间,文的武的,出了不少人才。

  直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街老城一直为漾濞县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雪山河入江口往上约两百米的地方,漾濞第一次修建水泥公路桥,下街和上街由此更密切地连在一起。那时,漾濞县城的人们把这座约30米长的公路桥叫作雪山河大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随着发展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县城逐年向北和东西两侧扩展开来,古城上街的“一街七巷”慢慢退身至县城的一角,河东的下街亦如是。

                          二

  与许多地方比起来,古驿漾濞可谓是“弹丸小城”,许多外来的人甚至不知道这里有上街和下街之分。而久居漾濞的人,却很容易便能听出上街人和下街人口音的差别。隔着那条不宽的雪山河,两片老城亦有着各自不一样的日常和风情。

  以博南古街为主体的上街,有着一种千年沉积的“城韵”。作为千年古驿,漾濞城内的驿道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漾关驿道、漾永驿道、剑驿道、漾云驿道,将彝、汉、白、回、苗等民族在这里的生活与故事娓娓道来。

  早晨,人们在上街石子街上见到的,是穿着白背心、提着花洒仔细浇花,又或是将鸟笼挂在树上眯眼逗鸟的大叔;是端着筛子或盆子,坐在门前的阳光里怡然捡豆子的大妈。街旁年岁久远的木门上,挂着用烟壳细细卷制成的帘子,门槛下有猫或是狗眯着眼晒着太阳。临街的窗铺关着落满时光印迹的铺板,从门后幽深的院里,传来收音机信号不好时“沙沙沙”的声音。

  下街又不一样,这里是古城回族群众的主要聚居区。明清时期的古城下街是一条近一公里的狭长古道,临街有各种马店、客栈、商铺,经营各种清真小吃和土杂特产,赶路的马帮和卖山货的山民络绎不绝。当时,漾濞的回族几乎户户养马,在马锅头的带领下进行长途运输。

  与上街的“城韵”不同,下街让人感受更多的是它勤勉的“市声”。清晨,从蜿蜒着将人家分列两侧的街上走过,会遇见路旁两三个卖牛肉的摊子。摊主将一头牛的骨头和肉分割出来,肉一块一块挂在案桌前用两根木柱支撑的横杆的钩子上,骨头则堆在案桌头。古城里的人一天能消耗多少牛肉,摊主早已了然于胸,往往不到中午,几个摊子便都卖完收摊了。又有做面条的人家,将新做的面条挂在门前一排一排的杆子上,在清晨初升的太阳下,刚挂上去的丝丝面条还潮着,看上去有着温润的质感。下街有一家糕饼店,每年到中秋节前,满城人早早预订,若是临时去买,几乎一饼难求。

  并不大的漾濞古城,一河相隔的上街和下街,在它们“和而不同”的声息里,讲述的是这片土地上因千年古道带来的交往和交流,书写的是历史风云流变中的文化交汇、民族交融。在漾濞的文化史上,历代记述和吟诵漾濞的诗词文章,绝大多数都是由沿古道途经古城的文人诗客所留下的。

  旧时在古城里,有名的建筑除了本地建的文庙、武庙、城隍庙、送子娘娘殿,还有大理人建的太和宫,四川人建的川主庙,江西人建的江西祠。而今,那些在岁月更迭中幸运珍存的为数不多的古建筑,成为漾濞屯垦历史和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见证。

  在老城博南古街的下段、临江一带,自后晋以来形成了一个较大的集贸市集,名为“云集场”,寓意万商云集。明崇祯年间,徐霞客过漾濞,应当便是在此集场上买的“蔬米”,之后,于市集下踏木栈桥渡江。

  在小城漾濞,从末春到初秋,那条不足一公里的古街以及古街尽头横跨于江上的云龙桥,是人们傍晚散步和纳凉的常去之地。风顺着漾濞江从西北方向吹来,带来习习凉意,人在桥上揽风看景,看桥下流水悠悠。云霞烂漫的天空中,常有成群的鸽子从城中的某处起飞,在两片相连的老城上空和城下的江面上来回地滑翔,直到东边现出薄薄的月影,方依依归去。

  日月轮转,流光驰驱。新世纪以来,随着古城的不断发展建设,雪山河上先后又修建起了三座大桥,最长的一座达200多米。经三座新大桥连接,漾濞县城的建设已经到了雪山河的东面,逐渐形成一片新区,新城区下端与下街连接到了一起。雪山河从旧时的傍城而流变成了穿城而过。不变的是,河水依然如旧时般清澈,在穿过见证漾濞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历程的四座桥后,在老桥下不远处汇入漾濞江,与石月亮河喧喧相和。

(编辑:吴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