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道中华”平台组织的“一起奔腾吧”直播现场,姜铁红与妹妹姜美红一起跳舞,被粉丝誉为“双姜组合”。张宇鑫摄
美国波普艺术运动发起人安迪·沃霍尔有一句名言:“在未来,每个人都可以成名15分钟。”互联网、短视频和直播的出现,放大了这种传播效应,让更多闪光的人可以被看见。
近段时间,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姜铁红,可能对这一理论有深切体会。这位原本埋头钻研艺术和教学、不玩直播的舞蹈家,因为一段给学生示范舞蹈动作的视频被传上网络,一下子变成了“网红”。很多人都记住了这个“在朋友圈跳了一整天的胖大叔”,还有人挖出他年轻时担纲《奔腾》领舞的影视资料,并由此开始对民族舞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面对突然的走红,姜铁红有忐忑、有敬畏,也在学着适应:他接受“道中华”平台的邀请,连续参与三场“一起奔腾吧”直播。第一场就有超过205万人次观看。7月11日,“道中华”平台组织的第三场“一起奔腾吧”直播,民族歌舞“国家队”中央民族歌舞团青年演员倾情演出,这也是姜铁红第177次跳《奔腾》。这次直播活动吸引250多万名网友在线观看,相关视频播放量超过1385万次,单条视频播放量近500万,点赞超过10万。直播中,姜铁红和“神秘嘉宾”、妹妹姜美红斗舞,还和学生互学互教跳舞,从中能看出他积极学习、敢于创新的态度,试图抓住这泼天流量带来的关注度,推动中国民族舞蹈教育教学,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手发掘并打造“跳舞大叔”形象的“道中华”平台,也完美展现了关注的力量和传播的艺术。这个新近崛起的融媒体传播平台,是宣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阵地,以其专业敏感性和创意策划能力,诠释了如何利用大流量传播正能量,如何善用关注度展示真善美。
事实证明,“真”的不一定是“美”的,但是“真”加上“善”,一定是“美”的。在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有太多美好值得被更多人看见、了解和欣赏。“一起奔腾吧”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姜铁红以穿皮鞋、西裤,霸气跳舞的反差形象走红,看似纯属偶然,但背后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文化的交汇融合,是一代代文艺工作者创造力和心血汗水的传承。
舞蹈《奔腾》原本由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的一位回族教授创作,基础元素是蒙古族的生活场景和舞蹈动作,却由姜铁红这位朝鲜族舞者领衔诠释,不仅当年火遍全国,还在当今的短视频和直播时代,在全网找到了更多知音。这样深厚的积淀和传承,让很多人受到感染和震撼,自觉变成它的粉丝。在“一起奔腾吧”直播中,“道中华”平台不仅组织新疆传统手鼓、蒙古族马头琴、藏族扎木念同场合奏,还在抖音平台发起#一起奔腾吧#挑战,邀请网民共创舞蹈。最终,300多个账号参与活动,话题总阅读量超过2000万人次,足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播技术相结合,正发挥着惊人的放大效应,不仅能产生社会效益,也能产生经济效益。未来学者凯文·凯利有一个“1000名铁杆粉丝”理论,说的是在互联网条件下,哪怕再小众的技艺和产品,只要能找到1000个愿意买单的忠实粉丝,就可以生存下来。如今,我们也看到,很多文艺工作者、非遗传承人正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平台,展示自己的生活和绝活,推动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实体经济的发展,给自己代言的特色产品和文化遗产找到了“铁粉”。
对于新闻舆论工作者来说,受众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文化宣传阵地,正能量和主流的声音不去占领,就会有其他人去占领。而姜铁红成为“网红”的例子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来不缺少粉丝。现在的年轻人有创新精神,对传统文化既有深层的热爱,也有传承传播的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旦有了先进技术和平台的推动,将产生巨大的传播力和感染力,深入人心。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