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超”叙事中的乡土中国——对话《“村超”的乐子、路子与日子》作者罗羽
来源:中国民族报 本报见习记者 魏妙 发布日期:2025-05-2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村超”比赛现场。 韦贵金摄

作家罗羽。本人供图

  今年“五一”假期,贵州榕江“村超”赛场内外热闹非凡。除了紧张激烈的非遗美食足球友谊赛,三宝侗寨村集等各类活动同样精彩纷呈,为游客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体验。

  “村超”这场始于2023年的乡村足球赛事,以其“村民自发、全民参与”的独特模式,将民族歌舞、非遗展示与体育竞技有机融合,成为继“村BA”之后又一个现象级的乡村文化IP。

  从“现象级出圈”到“持续性长红”,从“流量爆点”到“产业转型”,“村超”的活力密码正是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运行理念。作家罗羽新著《“村超”的乐子、路子与日子》,不仅捕捉了赛场内外的动人故事,更解码了“村超”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曾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评选的2024年度“中国好书”。

  挖掘“村超”的多重意义

  记者:《“村超”的乐子、路子与日子》用细腻的笔触,全方位、多角度地记录了“村超”这场“现象级”乡村体育盛事。您如何与“村超”结缘,是什么契机促使您决定为这一现象写书?

  罗羽:我是一个媒体人,与“村超”的结缘自然始于采访报道。基于文化活动丰富、交通便捷等因素,我去榕江采访报道的次数很多。从县城街道到月亮山腹地,从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到乡村振兴的主阵地,我对这片土地,对这里的风土人情,充满了热爱。

  2023年“村超”开启之前,我就受邀前往榕江县采访,了解了这个举全县之力进行城市IP塑造的赛事对当地的重要性。仅在“村超”爆火前后,我就以报道者和游客的身份数十次前往榕江,接触参与“村超”各个层面的人员,包括政府官员、协会人士、参赛球员、啦啦队员、各地游客、外地商人等,进一步知晓了“村超”出圈前后的故事。

  在一次次深入采访中,我明白不能简单地将“村超”作为一个单一的赛事来看待,它对推动乡村振兴、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等具有多重意义,值得进一步挖掘。2024年,“村超”持续火热,先后迎来了大批外国球队和球星,其模式也被非洲一些地方所复制。这也让我意识到,是时候将“村超”出圈的历史脉络、前因后果记录下来。

  记者:书中从“村超”前身写到“村超”模式漂洋过海,系统梳理了“村超”发展的全过程。除了扎实的采访工作,您还做了哪些写作准备?

  罗羽:一方面,根据之前拟定的写作大纲,我查阅了大量榕江相关的资料,比如榕江县志、体育志、民俗志,以及各种关于榕江风俗和文化的古籍,深入了解榕江发展历史,尤其是体育、风俗、赛事、村落等方面的历史;另一方面,寻找更加准确的写作关键人物,从他们的视角来解读“村超”。

  查阅资料碰到了不少问题,有的资料如《榕江县体育志》留存不多、极难寻找,通过四处打听、多方借阅方才如愿;有的资料遗失已久,如《车江乡志》,通过持久追查才找到手抄本。人物采访也充满了波折,有时候要打电话数十次、约见十几次。好在每位采访对象都很配合,不厌其烦地帮我完成了采写任务。

  “村超”是每个榕江人干出来的

  记者:您的作品不仅全景式记录了“村超”赛事,更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展现了榕江人的足球热情和幸福模样。在采访写作过程中,有哪些人物或故事让您印象深刻?

  罗羽:“村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和人物太多了,被称为“榕江西瓜妹”的啦啦队员熊竹青,可以说是榕江人民乐观、积极、奋进的典型代表。

  2023年“村超”赛季,她坚持把平日卖的西瓜带到球场,免费送给观众吃。我曾问她送出了多少西瓜,她笑呵呵地说大概有上千斤。她常说:“来者都是客,作为主人家,应该把家里的好东西拿出来待客。”

  我最早认识熊竹青的时候,她还在321国道旁摆摊销售农产品。“村超”赛事开启后,她成了“丰乐村啦啦队气氛组组长”。为球队加油时,她总是手里拿着一对大铁盆,鼓盆呐喊,嗓子喊哑了也不在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因此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

  后来,她作为“村超”推荐官,去了全国很多城市,在积极推介家乡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2024年3月,熊竹青盘下了一栋三层楼房,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宣传销售榕江原生态的农产品。她不止一次地对我说,看到“村超”愈发红火,她对未来也有了更强的信心和底气,希望带动更多乡亲一起致富,让榕江的好东西走出大山。

  记者:“村超”不仅是一项足球赛事,而且是足球比赛与民族文化相融合的文体嘉年华。在您看来,它的轰动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罗羽:“村超”是融合了现代足球、民族文化、新媒体传播和民风民情等多种因素的新形态文体活动,是一种新质生产力。足球是一种世界性语言,将现代足球与民族文化进行融合创新,是“村超”能够引发世界瞩目的一个重要原因。

  立足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村超”激发了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群众成为赛事持续火爆的力量之源,实现了政府有为、群众有能、市场有效。在我看来,榕江县委、县政府敢于探索闯新路的勇气,并在闯新路的过程中,深入践行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同样具有启示意义。榕江人引以为傲的一句话,“‘村超’是每个榕江人干出来的”,就是最好的印证。

  持续记录乡土中国的时代脉动

  记者:书名中“乐子”“路子”“日子”三个关键词分别代表了什么?

  罗羽:“乐子”表示“村超”是一个“快乐场”。无论是现场活力四射的足球比赛、场边温暖人心的美食投喂,还是让人目不暇接的歌舞表演,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现场的人感受到快乐,获得美好的心情。我在榕江多年的采访中也发现,榕江人民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生活的激情,很多时候就展现在他们面对生活的乐观中。

  “路子”,指的是“村超”为榕江人民开创了一条发展新路。“村超”之前,榕江走的主要是农林牧副渔、林木原料加工、招商引资等老路,在发展上很难取得更大突破。“村超”红火之后,榕江依托这一新引擎,有力推进体育、文化、旅游、商业等融合发展,有效带动当地农特产品、文创产品、酒店住宿、乡村旅游、对外招商等各个层面的发展,为榕江群众增收致富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渠道和空间。

  “日子”就是“村超”给榕江人带来了增收致富途径,让他们过上了更好的日子。

  记者:“村超”之后,“村马”“村T”“村晚”等“村”字号频频出圈。您认为“村”字号大军何以一次次广受关注和喜爱?

  罗羽:乡愁是什么?乡愁就是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到哪儿去的情感体验和回归呼唤。“村”字号根植于乡土和传统文化,映射出现代人对乡情、乡味的追寻。我相信,未来更多根植于乡土的文化活动也将借助新的表达方式,不断“破圈”“跨界”,如“村超”“村BA”一样,火爆出圈,震惊世人。我期待着,关注着,也会用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

(编辑:魏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