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六谷儿》海报。资料图片
宁夏西海固地区有句老话,“吃饱五谷儿想六谷儿”。“五谷”指代具体的物质,“六谷”则意味着抽象的精神。电影《六谷儿》以宁夏中卫市中宁县大战场镇红宝村合唱团为艺术原型,讲述了村民在移民脱贫致富后,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感人故事。影片展现了村民老有所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农村生活新图景,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进一步展示乡村振兴的时代风貌。
“大秦腔随风吼不见萧关,长城塬上大战场一眼千年;天有三光日月星,人有三宝三丹田。云起山巅行去高远,地生五谷勤不养懒……”电影片头,随着铿锵雄浑的秦腔响起,荧幕上出现了一个优美而寂寥的沙丘剪影,人群在其中移动。画面中苍凉壮阔的西北景象,寸草不长的土地,物质的贫瘠一眼可见。琴键、禾苗、小孩的出现,隐喻这里孕育的巨大希望,特别是随之而来的黄河奔涌的画面,让观众感受到西北人民澎湃汹涌的内心世界。这时,一句恰到好处的旁白“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揭示了这方土地上人们丰盈而广阔的精神世界。
故事徐徐展开,中宁县文化馆干部李震宏骑着电动三轮车来到红宝村组建合唱团,但却没有一个村民愿意报名,无奈的他与村干部开始上门邀请村民加入,就此开启了西北人民脱贫致富后追逐音乐梦想的大幕。影片中,参加合唱团的老年人各具特色,有会唱秦腔的、会唱“花儿”的,也有嗓音条件特别好的。他们虽然历经生活的磨难,但不服老、有斗志。喜欢上唱歌后,他们每天放下锄头、收拾完锅灶、哄好孩子后,就来练习合唱,慢慢地融入到合唱团中,在提升演唱技巧的同时,也把各自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对好日子的追求融入到歌声中。他们自己搭建练歌台,克服方言带来的局限等困难,从头开始学习唱歌,一点点取得进步,最终赢得了认可和关注。
李震宏是影片着力塑造的主人公。他早年从西海固地区来到中宁县大战场镇,发现这里的村民几乎没有文化生活。于是,他开始带头组建农民合唱团,希望用歌声温润人心,以文化人。影片通过对李震宏上门找合唱团成员、调解村民纠纷、与村民推心置腹的聊天等情节,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出一位既接地气又具有高尚情怀的基层文化干部形象。
此外,影片不断扫描并呈现合唱团成员的群像。随着一张张欢悦笑脸的出现,在歌声“屈指行程两万”的壮怀抒发中,合唱团成员执着、坚定的逐梦者群像,令观者难以忘怀。影片结尾以字幕的方式介绍,从红宝村合唱团的一枝独秀到当地的合唱团越来越多,春色满园,这是红宝村合唱团带来的示范效应。
电影中的合唱曲目唱出了村民们走在乡村振兴路上的心声,其中不少歌词耐人寻味。片中第一次出现的合唱曲目为《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新时代村民充满爆发力的嗓音汇聚成激昂的和声,同时在红艳艳的枸杞特写镜头和大片枸杞地航拍大全景中,展现了宁夏当下的移民好生活。
临近片尾,随着村民们唱出“大战场脱贫攻坚号角响,红宝村欢天喜地奔小康”,白云飘飞的湛蓝晴空、巍峨的贺兰山、层峦起伏的宁夏南部山川、奔流迂折的宁夏黄河段等一一呈现。影片除了塑造宁夏的地域形象外,还创新性地拍出了“时代之镜”,在带给观众强烈视觉体验和情感共鸣的同时,展现出强大的文化自信。
片中还出现一轮圆月下静谧的农家院子、清晨中泛着光波的水田、居民家里的温馨客厅、欢歌笑语的家庭生活等画面,如诗如画、多姿多彩,呈现出村民们美好的生活景象。庄重明亮的大战场镇综合文化站、气势宏伟的宁夏人民剧院等,以点带面地呈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新宁夏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在艺术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不时插入的对影片中人物的采访,让观众从电影中暂时脱离出来,形成一种间离效果,以纪录片的视角去打量和审视人物,使得影片更真实、更具特色。而大战场镇村民的素人出镜,使其通过电影实现对自我的认识,艺术与生活互相辉映。作为导演刘苗苗的创新之作,影片多方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生动鲜活地反映了时代变迁下的人民生活,呈现出轻喜剧、接地气、重真实、建形象的特点,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