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从诗赋、史籍乃至歌谣中听到过平凉、天水、武威、玉门等这些充满诗意且令人向往的地名,看似简单的名字,却是千年里熠熠生辉的明珠;看似简短的解读,却是对历史贴切生动的描述。为此,我特地前往实地感受,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甘肃,地处我国西北,东西横贯河西走廊。甘肃因两个城市而得名,“甘”来自古称甘州的张掖,“肃”来自古称肃州的酒泉。汉武帝时期,经历两次河西之战后,全线打通了河西走廊,在河西设立了四个郡,即酒泉、武威、敦煌、张掖。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似酒”而得名。当年霍去病一路向西,连连获胜,汉武帝特赏美酒一坛。霍去病不愿独饮美酒,将酒倾入泉眼之中,让众军共饮。此事千古流传,也成就了酒泉之名。武威则源于“武功军威”之意,既是对“冠军侯”霍去病扬威西域的褒扬,也是对西汉军事力量的一种赞颂。
敦煌之名一般认为源于《山海经》里的“敦薨”,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在汉语中,“敦”意为“大”,“煌”意为“盛”,合起来就是盛大辉煌的意思。张掖则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命名,这八个字满含着汉王朝对经略西域的希冀。“张”,伸张也,“掖”同“腋”,臂窝也,意思是汉王朝将张开自己的双臂来搂抱这片大地,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河西四郡”不仅曾在军事上被委以重任,也在古丝绸之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名作为描述一个地方的最显著标志,往往蕴藏着丰富的地理和人文信息,其命名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天水,是当地历史上使用时间较长的地名,最早始于汉武帝时期的天水郡。天水得名,众说纷纭,其中有“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传说天水设郡之前,有天夜里突然山摇地动,地面裂开一道大缝,大雨倾盆而下,犹如天河注水,将裂缝填成了湖泊。人们见湖水清澈甘甜,认为这是天上之水,谓之曰“天水井”。因此汉武帝命令把新设的郡起名“天水郡”。从此,有了“天水”之名。
地名,依托着一方水土,承载着一方文化,讲述着一段历史。提起古诗中的边塞,“凉州”这个名字总是绕不过去,“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是唐朝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不少达官显贵、文人骚客都曾为其填写唱词。在成为武威市一个普通区县的名称之前,凉州曾经是包括整个河西之地在内的大行政区。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史称“十三刺史部”,其中就有凉州。除此之外,还有因往来运输玉石而得名的玉门(古“玉门关”所在);因瓜果香甜而得名的瓜州等。这些名字,有对自然山水的崇拜,也有对神话传奇的引申,它们以一种诗情画意、趣味横生的方式,细腻勾勒了甘肃这个西北辽阔之地的粗犷骨骼。
甘肃还有许多地名是取自于意,如寓意景象繁荣、国泰民安的“景泰县”,人民安居乐业的“民乐县”,永远昌盛的“永昌县”,人和政通的“和政县”,边远安定的“靖远县”等等。
每一个地名背后,或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或见证了行政区划的沿革与变迁。初闻时,只觉好听,细品后,方知智慧。行走在甘肃的大地上,品味刻在这片土地上穿越千年依旧动听的地名,既丰富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