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雪之子》剧照。赵廷玺摄
日暮时分,高原苍穹展露一片墨蓝,广袤背景映衬着巍峨雄起的雪山,犹如俯身沉睡的白象——这是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作品、藏族舞蹈《雪之子》的开篇场景。当10位男演员以群像堆叠起雕刻般的雪山,庄严肃穆感顷刻之间扑面而来。
《雪之子》是由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教师池咚咚带领学院学生,历经3年时间反复打磨的成果。在不断推敲舞蹈细节的过程中,隐喻壮阔美丽的雪山神话逐渐被聆听、被传颂。
圣洁的雪山之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虔诚向善、感恩自然,热爱这片大地,也热爱自己的生活——他们是舞蹈《雪之子》中表现的人物形象,代表着所有生长生活在雪山脚下的人们。俯仰于天地之间,《雪之子》以雪山为意象主题,展现藏族人民向心中的希望跋涉的坚韧与信心。
《雪之子》能够打动观众、感染观众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场景深度描摹了雪山脚下人民的生活面貌。当现实生活的画面感再现于眼前,观者的感受程度便更加深切。作品采用“解构”藏族传统舞蹈语汇的方法,形成顿地起舞、踏歌而行的动作韵律。该作品前段部分,较多呈现的是舞者低空的地面动作,体现藏族同胞生活中的自然形态,以及人们对大地的敬重与眷恋。
作品中,雪山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银白的光芒,雪域高原的子民踏着强有力的步伐前行。舞蹈鲜明的仪式感在仰望山峰的舞者被举起的这一动作中定格,虔诚、勤劳、团结、积极,无声的言说此时“掷地有声”。《雪之子》中绝妙的留白之处,是由舞者们配合乐声共同演绎的。当“雪崩”声轰鸣,刹那间,“雪之子”散落在舞台,舞台上的雪花亦如颗颗繁星坠入每个人心中,而凝聚在一起又可见白雪皑皑。当舞者从散点变成舞台中区的一排横线时,音乐节奏的加速也让舞者的脚步变得更加铿锵有力,一种民族自豪感瞬时在心间涌现。
《雪之子》打破常规的舞蹈创作“三段式”结构,在舞蹈中段及中后段采取复调编舞形式,将舞蹈节奏推向高潮。值得一提的是,作品并没有在尾声部分设置演员缓缓退场,而是叠加了高潮舞段,丰盈了整个舞蹈作品的层次。其寓意不言而喻,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生活的人民,如雪山之上的朝阳每日新生。当舞蹈气氛再度燃起,直击人心的敬意也油然而生。这份敬意致敬大自然,也致敬代代相互扶持与协作的各族人民。
《雪之子》的编排上并未设置某一单独领舞,全体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的精彩演绎彰显出民族凝聚力。除此之外,作品的服饰、音乐、妆容造型等,也都体现出一种真实与质朴的审美选择。
评判一个舞蹈作品的好坏并不一定在于该作品是否展现了复杂的内容与情节。当一种纯美的舞蹈出现在舞台上时,驻足欣赏的目光即为认可。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