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29日,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与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博物馆人类学研讨会在云南昆明举办。本次研讨会以“博物馆、文化遗产与家国情怀”为主题,旨在探讨博物馆与文化遗产对个体、家庭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价值。
本届研讨会共收到220多篇投稿,来自文博界和民族学、人类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高校师生共70余人参会发言。云南大学副校长陈克清指出,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创立之初先后汇聚了众多享誉世界的大师,建立了“魁阁”学术共同体模式,产生了一系列学术经典。此次会议,旨在理论联系实践,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使博物馆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厚植家国情怀。
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表示,中国博物馆事业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中国民族博物馆应把握好历史机遇,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推动中国博物馆与博物馆人类学研究之间理论与实践的交流,持续搭建博物馆与高校、科研与文化机构的合作平台,提升博物馆讲好中国故事的水平和能力。
本届研讨会上特别设立“博物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博物馆、文化遗产与家国天下情怀”两个主要专题,探讨博物馆与人类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家国情怀中的重要角色。另外“回望与展望:民族博物馆、博物馆人类学的发展与知识生产”“文明互鉴中的博物馆:美育与文明交流”“面向美好生活:疗愈、社会关怀与可及性”“讲故事的策略:叙事、阐释与知识的变迁”“文化地理与空间策略:地方、空间与身体”“博物馆数字化:数字应用、传播与赋权”“遗产振兴的路径:地方、乡村、遗址”“环境、空间共生与城市遗产的功能”等八个专题,触及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前沿地带和热点问题,促进了学术与实践的结合。
研讨会同步开设博物馆人类学与地方发展分论坛,各地学者从文化空间与文化传承、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围绕博物馆人类学的地方实践进行学术交流与研讨,实现了高校与地方博物馆的多方联动。
此外,本次研讨会还特设“青年看见中国——第三届青年策展人项目终评”特别单元。该项目于2018年由中国民族博物馆发起并作为常设项目,每年面向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相关专业学生和青年学者征集策展方案,资助他们开展田野调查和策展研究,从人类学的视角理解中国,探索博物馆与社会、文化遗产、公众教育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会上同步举行“博物馆人类学经典译丛”发布会。该译丛是中国民族博物馆与云南大学合作推出的博物馆人类学研究丛书。该译丛共11册,目前已经被列为商务印书馆重点项目,即将出版。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