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北流型铜鼓
年 代:南朝
类 别:青铜器
体 量:面径78厘米,底径78厘米,高49厘米
收藏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
铜鼓,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云南,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四川、湖南、重庆等地区和东南亚,在我国壮、布依、侗、苗、瑶、毛南、水、傣、彝、佤等民族中均有传承,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中国的铜鼓分为滇系和粤系两大类型,有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北流型、灵山型、西盟型等。
北流型蹲蛙云雷纹大铜鼓,造型大气,对称,收腰,有四耳。鼓面中心为八芒太阳纹,往外有9层晕圈,晕圈内有细小的雷纹、云纹、和复线纹。鼓面铸有两组相对排列的4只立体青蛙。侧身布满细小的雷纹,鼓腰平直。鼓胸与鼓腰连接处左右各有两耳。铜鼓主要采用泥型合范法和蜡模泥范法两种工艺技术铸造,大体上都要经过制模、制范、合范、浇注、拆范、修整、定音等工序。北流型蹲蛙云雷纹大铜鼓铸有太阳纹、晕圈、云纹、雷纹等纹饰。鼓面铸有4个立体蛙饰,反映黎族崇拜蛙神。铜鼓可用来演奏音乐和发送信号、召集人手,亦可用来指挥战阵、祭祀、陪葬。北流型铜鼓在两广地区传说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所铸、所留,所以又称为伏波鼓。
铜鼓一鸣,雨来谷丰,人畜平安,富贵常在。北流型铜鼓寄托着壮、黎、布依等各民族的美好愿望。
监制|杨新华
审核|田敏 林毅红
统筹|刘佳 康坤全
编写|陈桂
审稿|郭晖
制作|寇佳羽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