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联合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承办的“身体在场——传统舞蹈类非遗学术讲座与展示”系列活动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多功能厅正式拉开帷幕。当日,第一场学术讲座与展示活动“整体保护视野下的塔吉克族鹰舞”举行。
“身体在场——传统舞蹈类非遗学术讲座与展示”系列活动首场 “整体保护视野下的塔吉克族鹰舞”在京举行。
此次活动主要分为学术主题讲座、传统舞蹈类非遗的展示和教学两大部分。在学术主题讲座环节,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王建民以《帕米尔雄鹰:中国塔吉克》为题,介绍了中国塔吉克族聚居区的人文地理环境,以及塔吉克族悠久而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民间风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舞协副主席、新疆艺术学院教授王泳舸,新疆艺术学院教授哈尼克·胡西地里两位舞蹈和音乐学者共同讲授了《鹰之舞,乐之动——走近塔吉克族鹰舞》。王泳舸介绍了鹰舞的表演形式、表演场地、表演风格,并着重讲解了鹰舞的基本步伐、手腕基本动作、手臂基本舞姿,以及舞蹈中典型动作来源等。哈尼克·胡西地里则重点介绍了鹰笛、手鼓,以及塔吉克热瓦甫、塔吉达尔热瓦甫、夏西塔尔等乐器的演奏方式。常州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曹静以《塔吉克族的多主体传承》为题,从民间的活态传承、国家非遗保护、基层组织和传承人能动性、“他人”凝视等角度阐释了多主体传承的意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舞协副主席、新疆艺术学院教授王泳舸讲解鹰舞。
学术讲座最后,专家现场回答了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北京舞蹈学院教师以及观众的多个提问,使大家在观念的交锋中对塔吉克族鹰舞的传承和保护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在展示和教学过程中,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民间艺人及该县文工团的演员,现场为观众表演了《恰甫苏孜》《古丽碧塔》《鹰舞》《塔吉克族民歌联唱》等节目。最后,演员们与观众一起跳起《恰甫苏孜》,将此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展示与教学环节。
有观众表示:“我们经常从电视上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讯息,今天有机会近距离与传承人、专家学者共同学习、探讨这一舞蹈项目,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这些传承人不远千里来到祖国首都,为我们传递这种绚丽多姿的民间舞蹈,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歌舞的动律,真是一个难忘的文化体验。”北京舞蹈学院的李北达教授也认为这种将学术和表演展示相结合的方式非常好。
据悉,未来三周的每个周六,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还将举办“身体在场——传统舞蹈类非遗学术讲座与展示”系列活动“朝鲜族农乐舞的多样表述”“边境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文化交流与建设和谐边疆”“非遗视域下传统舞蹈的保护与传承”,继续与公众共同感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舞蹈的无限魅力。(本文图片均由张建生拍摄)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