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接连推出多档文化类节目从镜头中窥见文化发展脉络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牛梦笛 本报通讯员 孙小雪 发布日期:2023-02-0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喜迎新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接连推出《非遗里的中国》《古韵新声》春节档、《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等多档文化节目,以及《如果国宝会说话》跨年特别呈现、《沙海之上:敦煌和威尼斯》《萌兔的奇妙旅程》等纪录片,以一份宝藏片单点缀新年荧屏,给观众带来一份诚意满满的文化大餐。在中国视协融媒体文化委员会秘书长张延利看来,“这些聚焦国宝与非遗的故事,激起了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同时,也让观众从寻根之旅中窥见文化发展脉络”。

  创新呈现推动活态传承

  当匠心技艺融入时代元素,传统文化也能打破时间隔膜,续写出中华非遗的华美篇章。在千年的岁月沉淀中,《非遗里的中国》《古韵新声》等节目通过将传统文化创新呈现,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常青“密钥”,体现出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叙事策略。

  与其他非遗类文化节目不同的是,《非遗里的中国》并未将目光局限于非遗技艺过去的惊艳身影中,而是将重点放在非遗技艺在新时代里的创新运用,仔细探究非遗与当下生产生活的链接。如,传统非遗缫丝技艺所获蚕丝,不仅可用于华服面料,还可变身为新型医疗科技材料。节目中,每一项非遗技艺都被予以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表达,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表示,“《非遗里的中国》将非遗与当代生活紧密连接,展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

  借文物之形,传文脉之火,是《古韵新声》的创新表达。《古韵新声》以文物为抓手,深入展现春节传统,激活文化里的文明密码。如女子群舞《桃花源》运用AR视听技术手段,带领观众踏入明代画家仇英的《桃花源图》,沉浸式体验“移步易景”的“桃花源记”。运用新视听技术手段,探索新呈现方式,《古韵新声》不仅打造了喜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也从历史文脉、历史细节中找到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感,让观众产生共情。

  观众在节目中共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内涵,体会贯通古今的中国样貌、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以《非遗里的中国》《古韵新声》为代表的文化节目通过珍贵的历史文化和器物,带领观众参与千年流转的文脉之旅,以文化与文艺的交织,实现入眼、入心的共振。

  感受文物背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追寻千余件带着文明印迹、在文明时空中堪为坐标的器物。近期,总台也推出了一系列文物主题纪录片。与千千万万的观众一起往历史深处探索、发掘中华文明的丰盈,赴一场激动人心的文物之旅、文明之约。

  如果说推动文物保护与传承是《如果国宝会说话》系列纪录片的核心任务,那么“跨年特别呈现”则在民族的精神和文化传承上做出了更多探索。恰如“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寄托了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也成为元代贸易畅达、文化交融的见证。《如果国宝会说话》总导演徐欢介绍,“这次的跨年特别节目采用我们一直以来注重视觉艺术创意,思想、技术创新思维的制作理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表现陈国公主面具的画面特写中,风沙吹尽、黄金覆面露出,观众感受到陈国公主黄金覆面背后的岁月流逝。《如果国宝会说话》以在微观与宏观之间的自然转场,开拓了讲述历史的更多维度,让观众与文物真切共情,达到让文物“活”起来的效果。

  与之相似的,纪录片《沙海之上:敦煌和威尼斯》在广阔的文化比较视角下,采用平行结构将两座城市进行对照叙事,让“沙州”敦煌与“水城”威尼斯跨越千年同频共振,展现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的和谐图景。纪录片通过对两地“标志物”的介绍与描述,让观众感受其于历史深处迸发出的无限魅力与文明的共通之处。《沙海之上》用当下的视角解读历史之于今天的意义,以国际的视野诠释两座城市之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

  迎接兔年,微纪录片《萌兔的奇妙旅程》应运而生。“文化与科学的相互映衬”是每一集的特征。一方面,节目以兔子的生物属性作为分集线索展开,另一方面,纪录片还追溯了兔作为文化符号的存在,深入解读兔的文化意蕴。以萌趣的气质在科学、历史、文化的视野里游走,观众在润物细无声中了解到兔在中华文化中的符号象征和多重寓意。

  与文明相约,是回顾,亦是向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高级编辑唐俊表示:“三部纪录片植根传统文化,以短小的篇幅探入历史的纵深,以灵活的跃动讲述中国故事。纪录片找到文物所处年代与当下社会生活的连接,让越来越多的观众读懂文物背后的时代,读懂华夏文明何以源远流长。”这是最生动的讲述,也是最走心的传承。

  多维视角解读传统文化

  强竞技性、多端联动、硬核输出……传统文化综艺找到了正确的打开方式。《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带着丰富的地理人文知识与紧张而刺激的全新赛制在春节期间回归,激活传统基因、梳理历史脉络,是地名文化实现轻巧落地的一次有益探索。

  聚焦文化传承,展现时代画卷。《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的赛制让人眼前一亮,“跟着地名游中国”等环节和“地名滋味题”等题型创新竞技玩法,拓展着地名知识的输出方式,也通过“地名+”的思路更深层次探寻文化渊源。在“特别出题人”环节,节目以发生在新时代奋斗者身上的典型故事为载体,为每一个地名赋予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解读。在巧妙嫁接时代精神之后,地名文化在当下有了深刻的现实回响。

  令人欣慰的是,以《中国地名大会》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典籍里的中国》《经典咏流传》等节目在注重内容思想深度挖掘的同时,在艺术呈现方面都有所创新。在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黄华看来,“这类节目充分调动融合媒体思维和新科技,加强了用户的参与性互动性,使节目更具观赏性、更有连接性”。《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紧扣一个“活”字,采用AR等现代科技设计了双向穿越的剧情,同时使用了环幕投屏、AR等技术,把典籍变成有情感、有温度的故事,打通观众情感共鸣的桥梁,实现厚重主题的“软抵达”。

  以文物为媒、用文艺为体、以文化为底色。一批文化节目深耕中国传统文化,用丰富多彩的创新呈现形式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清晰地勾勒出文化类综艺的守正创新之路。不仅让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涵飞入寻常百姓家,更赋予了文明赓续“亘古亘今、日新又新”的活力,推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换。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