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唐朝与回鹘之间的甥舅之谊,是历史留下的珍贵遗产,也是认识回鹘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视角。
甥舅关系的建立
回鹘,又称袁纥、回纥,是现代维吾尔族的重要族源。其先民是铁勒的一支,南北朝时游牧于今鄂尔浑河和色楞格河流域,隋朝时迁徙到今图拉河北部。唐天宝三年(744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联合各部建立回纥汗国,建牙帐于乌德鞬山,并遣使告唐。唐玄宗册封其为怀仁可汗,称雄漠北。
自汉代起,和亲政策成为中原政权羁縻边疆的一种策略,唐朝统治者采取怀柔政策,频繁地与周边政权和亲。唐朝与回鹘和亲,有各自的政治、经济目的。唐朝统治者希望通过和亲,与其结为军事同盟,平定内乱,并获得稳定的战马来源。后者则是想借助唐朝的扶植来提高自身地位以及在漠北地区的影响,同时从绢马贸易中获得可观的利润。
安史之乱发生后,唐肃宗李亨在灵武登基。为了平定叛乱,他派宗室郡王敦煌王李承寀、大将仆固怀恩前往回纥汗国借兵。为了使双方关系更为密切,回纥葛勒可汗提出将妻妹嫁给敦煌王,这是唐朝与回纥第一次和亲。随后,葛勒可汗又派人去唐朝请求和亲。乾元元年(758年),唐肃宗将女儿宁国公主嫁给葛勒可汗。同年,唐朝应回纥之请,将仆固怀恩的女儿嫁给回纥太子移地健。贞元四年(788年),唐德宗将其女咸安公主嫁给回纥顿莫贺可汗。可汗向唐朝上书称:“昔为兄弟,今婿,半子也。”并自请改名为“回鹘”,取“回旋轻捷如鹘”之义。长庆元年(821年),唐穆宗将妹妹太和公主嫁予崇德可汗。
唐朝与回鹘和亲后,双方常以亲属相称。顿莫贺可汗时期,回鹘自称“婿”或“子”,双方是“翁婿关系”。大中十年(856年),唐宣宗所作《遣使册回鹘可汗诏》始有“甥舅”之词:“自尔以降,谊为舅甥,岁有通和,情无诡诈。”
在古代,“甥”并非专指姊妹之子。人类学家芮逸夫研究指出,“甥”在古代可用来称呼七种亲属:第一,称姊妹之子为甥,即与现在一般理解相同;第二,姑之子为甥;第三,舅之子为甥;第四,妻之兄弟为甥;第五,姊妹之夫为甥;第六,女之夫为甥;第七,外孙曰甥。“舅”在古代可以用来称呼三种亲属:第一,母之兄弟;第二,妻之父亲;第三,夫之父。因此,从乾元元年(758年)唐肃宗将女儿宁国公主嫁给葛勒可汗开始,葛勒可汗与唐肃宗即可以甥舅相称,符合上列对“甥”的第六种、“舅”的第二种释义。从两位君主的关系延伸,可以判断,回鹘与唐朝之间的甥舅关系由此确立。
高昌回鹘佛寺遗址为研究高昌回鹘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图为讲解员在位于新疆吉木萨尔县的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博物馆内,操作数字化展示平台。新华社发
甥舅之谊的拓展
唐朝与回鹘频繁互动,不仅巩固了政治结盟,促进了大宗绢马贸易,更为双方打破壁垒,拓展文化互动,开启血胤融合,提供了长效保障。
频繁互动促进了文化交融。双方在嫁娶及丧葬礼仪、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相互影响。如,回鹘逐渐兴起筑造宫殿居住之风,妇女也开始效仿中原女性妆容,用纹绣品作装饰。与此同时,回鹘装束也传入唐朝,一度受到追捧。摩尼教在中原、江淮地区流行,也得益于唐朝与回鹘交好。
频繁互动还带动了血缘融合。不少回鹘将相在唐朝谋职,生育子嗣,民间通婚也十分普遍。
随着交往交流交融的加深,唐朝与回鹘的联系浸润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甥舅之谊不仅表明了二者联姻的事实,还包括双方经济互补、文化互渗、血胤相融、情感相亲的情谊。
甥舅之谊的延续
开成五年(840年),黠戛斯攻破回鹘汗国都城。回鹘西迁后,形成三大割据集团,分别建立喀喇汗王朝、西州回鹘政权、甘州回鹘政权。
入宋后,喀喇汗王朝称宋朝为“东方日出处大世界田地主汉家阿舅大官家”,与宋朝保持频繁的贸易往来。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西州回鹘首领自称“西州外生(甥)师子王阿厮兰汗”入贡,宋太宗派王延德回访。据王延德所写《西州行程记》载,西州回鹘仍用唐开元十七年施行的历法,节气与中原相同,五十余区佛寺皆为唐朝赐额,寺中存有《大藏经》《唐韵》《玉篇》《经音》等,可见中原文化影响之深远。
甘州回鹘也始终与中原地区保持着密切联系,经常遣使入贡,并接受册封。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甘州回鹘可汗上表,自称“忠顺保德甘州回鹘外甥可汗王臣夜落纥”,称宋真宗为“皇帝阿舅”。除入贡回赐外,还有不少甘州回鹘商人在陕西五路进行贸易活动。此外,甘州回鹘常以马赎经,派僧人到中原地区游历,大量吸收中原佛教文化。
回鹘与唐和亲后,“代为甥舅,每岁通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融合不断深入。和亲虽有终结,经由姻亲互动所结下的甥舅之谊却具有延续性,使团结友好的良性互动世代相传。可以说,甥舅之谊是回鹘与中原密切联系的有力证明,是回鹘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有力证明。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
(编辑:海宁)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