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籽同心 榴香墨韵
来源:光明日报 于园媛 发布日期:2022-10-3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花卉册之石榴(中国画)陈淳

榴实图(中国画)徐渭

榴开见子图(中国画)吴炳

吉祥多子图(中国画)鲁宗贵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李商隐的一首《石榴》诗,把石榴的特点描写得清晰鲜明。石榴被古人誉为“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因其花开红艳,果实成熟时“十房同膜,千子如一”,常被赋予多子多福、吉祥富贵的寓意。历代文人墨客都喜欢以石榴花果作为吟咏和绘写对象,留下了不少水墨佳作。

  如果说夏花的明艳引人陶醉,秋日的硕果则更加令人欣喜。明代画家陈淳十分喜爱石榴,曾赋诗曰:“蜡蒂团赪玉,文英簇绛绡。秋来结佳果,珍味不须调。”藏于上海博物馆的陈淳《花卉册》中,画有石榴一幅,果枝一束垂坠而下,上结果实两颗,简笔着墨写零落枝叶,浓淡结合绘出果实饱满的姿态,尤其用淡墨细细点出果实裂口处溢出的颗颗籽粒,只一枝便令人想到秋日硕果累累的景象,整个画面清纯淡雅,颇具其典型的“一花半叶、淡墨欹毫”之风。

  明代画家徐渭与陈淳并称“青藤、白阳”,皆擅水墨写意风格。徐渭也绘有《榴实图》一幅,与陈淳之作相映成趣。不同于白阳山人画中硕果坠枝的意象,徐渭的画作虽也是折枝一笔纵贯素笺,但其所画石榴果开口向上,似仰天大笑,饱满的籽粒似乎要冲出果皮,纷纭而出,笔意恣肆,更添一份狂放之气。画面右上题五言诗一首:“山深熟石榴,向日笑开口。深山少人收,颗颗明珠走。”深山石榴,寄托着画家虽明珠蒙尘却仍放纵洒脱的心境。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沈周绘《卧游图》册,共十七开,与仿倪山水、杏花、秋葵、秋柳鸣蝉、平坡散牧等并置,有石榴一幅。根据末开画家自题,可知该册页的“卧游”之名源自南朝宋宗炳在居室四壁挂山水以当卧游的典故,然而不同于挂轴的是,该图册还可于卧床时仰面翻阅。十七景中独占一页,由此可见画家对石榴的重视与喜爱。

  成熟的石榴籽粒饱满,晶莹剔透,入口甘甜,张载形容其“剖之则珠散,含之则冰释”。南宋吴炳绘有一幅《榴开见子图》,工笔设色,果皮橙红,籽粒紫中嵌白,颗颗分明,如同宝石,体现了南宋院体画工致妍丽的特点。波士顿美术馆藏有一幅南宋鲁宗贵的《吉祥多子图》,石榴与橘子、葡萄一起堆满画面,“橘”意同“吉”,石榴和葡萄都代表多子,充满着吉祥的祝福之意。

  院体画工整富丽,石榴常常入景。故宫博物院藏南宋《榴枝黄鸟图》,描绘了深秋时节,石榴成熟,一只肥硕的黄鹂衔着小虫栖于榴枝上,悠然自得的景象。明代吕纪所绘的《榴葵绶鸡图》轴,石榴树上硕果累累,各色禽鸟聚于其间,树下群花灿烂,一只雄鸡昂首前视,雌鸡匍匐于花间。整体风格兼工带写,设色艳丽而不媚俗,既保持了华贵风范,亦兼具了纵逸的笔墨意趣。

  石榴深受历代画家的喜爱,近现代画家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李苦禅、王雪涛、潘天寿等人都喜爱画石榴。其中,潘天寿突破传统画法,其花鸟画尤体现其雄强劲健的笔墨追求。潘天寿纪念馆藏有一幅《石榴图》,树干用笔显得生涩,有“屋漏痕”韵致,中锋与侧锋交替转换并用,提按、顿挫浑然一体;石榴及小枝则用圆笔中锋,如“折钗股”,圆健凝重。画家题句“为忆横磨十万箭,可怜仅得石榴来”,说明了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石榴种子的典故。一幅小小的花果,在画家笔下呈现出磅礴之势、万千气象。

  一夜飞霜,石榴红了。秋已深,露重行远,赏一幅石榴画,愿你在寒天里仍笑口常开,心情灿烂。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