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至21日,2022东亚人文国际论坛·东方文明与艺道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聚焦“东方文明与艺道”,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东亚文化圈内部的互动及其与世界多元文明的交往交流交融,对东方文明智慧和人文精神进行深入的学术挖掘和现代阐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郑筱筠在致辞中表示,在历史中形成的“文明多元共生”不仅形塑了亚洲精神,也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文化“公约数”。宗教文化、艺术、文学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都是其中的文化“公约数”,而艺道则是充分展示这些文化“公约数”的生动活泼的东方文明智慧形象。她认为,此次论坛跨文化交互、跨学科交流,不仅有助于在思想的激荡中开拓彼此的视野,促进世界各国人文研究的学术提升,也为国际理论研究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在题为《东方文明中艺道的魅力》的视频讲演中说,“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极为重要的概念,其内容非常丰富。孔子在《礼记》中就提出要以“六艺”来教育青少年。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有着重要的文化、教育功能。艺和道是文化中的两个层面,道为本,艺为用。他指出,中国的文化是一种求道、悟道、证道的文化,但现在社会上有“重视艺、忽视道”的倾向,要注意将艺和道两者相结合,以道统艺,由艺臻道。“我们要过艺术的人生,同时要在艺术的人生中学会人生的艺术,这是东亚文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开启人类新文明的重要精神价值所在。”
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江西道教协会会长李绍华道长在致辞中表示,“道”与东方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道教不仅在思想上拥有独特的文化魅力,还吸收和保存了大量珍贵而独特的东方文明技艺,包括雕塑、绘画、音乐、仪式、文本,以及其他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认识和理解道教艺术及其精神思想,能更好地了解东方文明的人文内涵,领会艺道的精神追求。
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蜂屋邦夫说,东亚文化既有各国的独特性,又有共性,相互之间存在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三国学者就东亚文化各自发表研究成果,自由交换意见,有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这些独特性和共性。
韩国大巡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朴相奎说,今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第13届东亚人文论坛第一次开始对有形的文化遗产进行研究。艺道处于文化交流的最前线,通过艺道可以了解彼此的文化,进而增进交流。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东方文明发展的历程和成果,尤其是东方艺术演化历程中多彩的艺术瑰宝、交流互鉴的历史经验,不仅是亚洲人民贡献给世界的珍贵财富,也是可资运用的历史文化资源。增进亚洲各国文化间的交流互鉴,维护地区和平与发展,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是亚洲人民共同的责任与担当。
东亚人文国际论坛由楼宇烈教授和国际知名道教研究学者、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蜂屋邦夫共同发起,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北京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迄今已持续13年,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国内外影响日益广泛。本次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共有近3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编辑:石建杭)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