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的克孜尔石窟、库木吐喇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森木赛姆石窟、阿艾石窟等,依山傍水开凿。其中,克孜尔石窟是开凿时间最早的一处大型石窟群,位于拜城县克孜尔乡的明屋塔格山。
佛传故事:善爱乾闼婆王皈依,克孜尔石窟第171窟后甬道右端壁,复原图。
克孜尔石窟现存佛教洞窟及窟前建筑等文物遗迹。这个开凿于3世纪的石窟,停建于8-9世纪,衰落于13世纪中叶。克孜尔石窟独特的洞窟形制和壁画风格揭示出佛教文化向东传播的历史轨迹,以及传播中的本土化过程。新疆龟兹研究院文博研究馆员赵莉介绍,克孜尔石窟的年代比敦煌莫高窟早100多年,它保存了早期部派佛教的艺术形态。
克孜尔石窟的洞窟分5层,根据克孜尔石窟研究院最新数据,石窟现存窟室349个,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主要有中心柱窟、大像窟、方形窟、僧房窟、龛窟等5种形式。其中有壁画的洞窟80个,保存壁画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这些壁画是世界瞩目的艺术精品。壁画内容有天相图、佛本生故事图、说法图、涅槃图、焚棺图、伎乐天图、供养人图等。克孜尔石窟壁画内容与窟室的形制密切关联,根据石窟类型、结构、大小确定绘制内容。壁画中菱形格构图彩绘的佛本生故事最为经典,敦煌莫高窟是以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佛本生故事,而克孜尔石窟是一图一故事。
壁画:龟兹王托提卡和王后斯瓦扬普拉芭及引荐僧,克孜尔石窟第205窟主室前壁门道左侧下部,复原图。
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的代表,它融合中原艺术和印度艺术、犍陀罗艺术等,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域风格的艺术。克孜尔石窟的洞窟形制及装饰艺术直接影响了龟兹地区的石窟,并通过丝绸之路影响了葱岭以西和新疆以东地区的石窟。
克孜尔石窟的中心柱窟是印度早期佛塔的变形,这类洞窟被称为“支提窟”或“塔庙窟”。古龟兹人非常智慧,他们根据当地砂岩的特点和游牧民族的丧葬习俗等,在中心柱窟上开龛放置佛像,使信众可以同时崇拜佛塔和佛像。这种中心柱式石窟也被称为龟兹型窟。龟兹型窟显著影响了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早中期的洞窟形制,在这些石窟中,都能找到龟兹型窟的影子。
遥想当年,古龟兹国香火鼎盛,成群的善男信女来到石窟寺院虔诚膜拜。那些曾经存在于现实的供养人的形象驻留在了石窟里。这些形象让身处石窟的今人仿佛还能听见寺庙里僧人的诵经声和工匠开凿洞窟时的声声锤音。
在克孜尔石窟的仓库窟中,稍加留意就会看到昔日画师和工匠残留下的佛青、石绿、朱砂等矿物质颜料,他们用泉水调制颜料晕染石窟券顶和四壁。彩绘装饰的窟室一改往日的清寒而显得绚丽华美,使干燥得甚至寸草不生的明屋塔格山似乎也温润起来。
克孜尔石窟早期的壁画受犍陀罗绘画风格影响,画面基调呈褐色,中后期的壁画融入中原画风,大多数壁画则是独创的龟兹风格。壁画的绘画直接用线勾形,线条粗细均匀,劲健流畅,犹如“屈铁盘丝”“曹衣出水”;或采用凹凸晕染法,以赭红色由画物边缘染起,逐渐向里减淡;也有以线条勾勒出画面轮廓,然后以纯色平染,与中原勾勒法的风格相近。相较于敦煌石窟洞窟壁画的平涂,克孜尔石窟壁画的立体感强。
克孜尔石窟新1窟出土的一尊佛首承袭并发展了晚期犍陀罗佛教造像女性化的艺术倾向。佛首为彩绘泥塑,波浪卷发为石青色,其面部饱满光润,眉如初月,双目拉长,眼睑低垂,整体形象清秀俊雅、慈悲宁静。这尊佛首兼具写实性与情感化的表达,其嘴角一抹安详宁静的微笑,不禁让人联想到哈达佛教艺术。哈达位于今阿富汗东部,为1-3世纪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寺庙所在地和佛教中心之一,孕育了犍陀罗佛像艺术新风格。犍陀罗佛像女性化的源头可追溯至贵霜时代,龟兹艺术则是其中国化的发展。这种柔美化、女性化的造像转向,对河西及中原地区佛教造像样式影响颇大。
克孜尔石窟曾一度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壁画被剥离盗取,流散于世界各地,给龟兹石窟的整体研究带来巨大困难。自1998年起,新疆龟兹研究院开始关注流失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研究人员先后赴德国、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韩国的博物馆和美术馆调查流失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等文物。新疆龟兹研究院收集到海外8个国家20余家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的300余幅克孜尔石窟壁画的高清图片,并通过反复核对与测量,将揭取壁画的洞窟和壁面进行三维立体扫描,找到了大部分壁画所出洞窟及被切割的位置,促进了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克孜尔石窟壁画回归石窟母体。
2000年,新疆测绘地理信息局航测院与克孜尔石窟研究所所长陈世良的团队合作,开始对克孜尔石窟进行外墙保护性测量,并提出石窟外墙保护维修方案。2013年,以新疆龟兹研究院院长徐永明为首的团队与武汉大学教授朱宜萱的团队合作,对石窟的数字化和色彩千年蜕变进行研究,并对重点洞窟进行三维建模,制作了毫米级数据库和视频文档。
2019年7月,由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新疆龟兹研究院、兰州大学艺术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海外藏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集》首发式暨“龟兹学高峰论坛”在兰州举行。《海外藏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集》集合了流散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图,完整展现了古代丝绸之路上龟兹艺术的迷人风采。该影像集让公众更多地了解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的深刻内涵,同时为从事丝路研究的相关学者还原了一个客观真实、相对较为完整的克孜尔石窟面貌。
由于年代久远,克孜尔石窟内的不少壁画濒临损毁,壁画的保存和修复难度极大,加之近年来游客人数增加,给保护工作带来很大挑战。2019年,新疆龟兹研究院与上海公司合作开展克孜尔石窟二期数字化工程,对克孜尔石窟中13个洞窟进行数字化保护处理,利用3D打印与数字印刷融合技术等进行石窟的复制。这些洞窟、壁画的复原影像已经在国内部分城市得以展示,克孜尔石窟的文物“活”了起来。
《中国民族报》(2022年8月9日 8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编辑:石建杭)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