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宋辽夏金时期,是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期。西夏政权控制河西地区之后,发展农牧业、重视文化、积极经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是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缩影。
文献资料体现出西夏对丝路贸易的重视
自西夏太祖李继迁攻占灵州,太宗李德明拥有甘州、凉州,到景宗李元昊夺取瓜州、沙州、肃州,西夏政权从割据银、夏二州的地方势力发展成为与宋、辽鼎立的地方政权。
西夏前期版图北与辽为邻,东南与北宋相接,西与西州回鹘相连,西南与吐蕃接壤,范围大致包括今陕西北部以及内蒙古、宁夏、甘肃大部。辽、北宋灭亡后,西夏北部、东南部与金接壤,西南、西北部与吐蕃、回鹘相邻。西夏所辖地区正是丝绸之路商旅贸易的必经要道。
西夏充分利用这一地理优势,一方面从事“转手贸易”,将中原地区的茶叶、丝绸等销往西域甚至更远的地区,并将来自西域的乳香、沉香、珊瑚、玉石等物产转卖至中原,另一方面对过往客商征取重税,由此获取大量利益。
不仅如此,西夏还发挥畜牧业经济优势,将西夏出产的马、羊、牛、毡毯、药材等销往各地。以毡毯为例,据《马可波罗行纪》记载,西夏都城兴庆府“城中制造驼毛毡不少,是为世界最丽之毡;亦有白毡,为世界最良之毡,盖以白骆驼毛制之也。所制甚多,商人以之运售契丹及世界各地”。此外,在与宋朝的贸易往来中,还有不等价的岁赐和榷场贸易等,推动西夏经济发展。
西夏在攻占河西地方并稳定局势后采取了一系列经营措施。譬如,俄藏黑水城西夏文文献《天盛改旧新订律令》卷七《敕禁门》记载了西夏给予西州回鹘、大食使者和商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在特殊情况下可供给驮物牲畜、粮食、弓箭等敕禁物。对这些人违令购买敕禁物品的处罚,也较别国使者、商人为轻。由此可知,西夏重视同周边地区的贸易往来,以维护丝绸之路贸易为西夏带来的经济收益。
出土钱币窖藏反映紧密的经济联系
河西走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对于西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夏在河西地区设置管理机构,发展农业、培养人才,河西走廊成为西夏重要粮仓,河西重镇凉城(今武威)成为西夏陪都。河西地区出土的大量西夏时期文物,反映了丝路贸易繁荣的盛况。
以河西地区出土的西夏钱币为例,1955年在永昌县河西堡发现西夏窖藏,其中有汉至西夏钱币4000余枚。1972年在武威张义镇发现一批西夏遗物,其中包括西夏乾佑元宝、北宋宣和通宝。1979年武威一窖藏中出土一批钱币,约1万余枚、28个品种,包括西汉五铢、王莽货泉,唐开元通宝、乾元重宝,金正隆元宝,西夏天盛元宝等,其余皆为北宋钱币。
武威师范学校、中心广场、水电局招待所等地先后发现3批西夏窖藏,总计1万余枚,有汉半两、五铢,唐开元宝通、乾元重宝、五代十国钱币、北宋钱币、南宋钱币、金朝正隆元宝、西夏钱币等。其中,北宋钱币上万枚。
1986年,武威市大坝场发现大量钱币窖藏,主要为北宋钱币,西夏钱币有天盛元宝、光定元宝等。
1990年,武威古浪县干城乡大东滩出土钱币窖藏,有各类钱币105种、2.3万枚,其中北宋钱币占90%以上。
钱币是经济交流和商业贸易的最好见证。在河西地区发现的西夏时期钱币窖藏,不仅有西夏钱币,还有宋、辽、金钱币以及更早的隋唐钱币等,其中以北宋钱币为主。这一事实反映出西夏虽然也有自己的流通钱币,但宋朝钱币始终在经济交易中占据主要地位。
宋朝货币在河西地区大量出土,客观地反映出宋朝与西夏之间贸易繁荣,西夏统治河西走廊时期经济发展、对外商贸往来活跃,生活在河西走廊地带的各民族都对丝路贸易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敦煌壁画体现深入的文化交融
西夏政权自1038年建立到1227年灭亡,经历了近200年的时间,形成了独特而灿烂的西夏文化。西夏文化是党项、汉、回鹘、吐蕃、契丹等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西夏时期的文物从人物形象、服饰、生产、生活、文字等方面,都体现出多元特征。西夏崇信佛教,其石窟、塔寺、文献、雕塑、绘画等都反映出以佛教为主、兼具道教和原始宗教信仰的特点。
在西夏中晚期,河西的瓜、沙地区(今瓜州、敦煌)佛教艺术创作空前繁荣,其表达形式与价值取向都烙下中原文化的深刻印记,最典型的是瓜州榆林窟第3窟《文殊变》和《普贤变》。壁画运用唐宋以来的白描形式进行描绘,细致的人物描写与壮阔的山水景象具有明显的宋代绘画风格,充分体现出中原文化艺术对西夏的影响。
在西夏石窟壁画中,出现了大量水月观音造像,进一步印证了唐朝时期首创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西夏的延续与发展。玄奘取经图在西夏壁画的集中出现,为中原文化在西夏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与此同时,西夏文化艺术还受到吐蕃、回鹘文化的影响。莫高窟的西夏壁画以西夏早、中期居多,壁画风格上承五代、宋初风格,后逐渐融入吐蕃、回鹘以及党项文化风格和特点,进一步发展为成熟的西夏壁画艺术。
近年来,随着西夏考古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拓展,越来越多的西夏文物进入了大众视野。存世的西夏艺术品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书法篆刻等。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形象地记录了西夏时期河西走廊地区多民族交融、多文化交汇的故事,为深入认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提供了生动资料。
【作者系甘肃省社科院副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钱币外流与北宋钱荒研究”(20XJL003)阶段性成果】
(编辑:海宁)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