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中宣部、文化与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反映了新时代党和政府对文艺评论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期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文艺评论工作的地位、作用、要求将被刷新,文艺评论的原动力与创造力也将全面加强。在这一崭新格局中,民族文艺评论应同步同向再一次出发,与多民族文艺创作实践共生,更好地发挥价值引领、精神引导、审美启迪作用。
《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深刻领会和生动实践。“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继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坚持,以及为社会主义文艺健康繁荣发展服务的理念凝炼,都体现出《意见》的包容性、专业性、科学性特征。“文艺评论方向盘”“剜烂苹果”的批评精神、“文艺阵地建设与管理”等说法十分具体、生动与精准。《意见》将文艺评论工作摆在文艺领域的突出位置上,这是今后文艺与评论良性互动的发展方向。
由此而来,总结历史经验,立足当下的现状和问题,建设性地开展民族文艺评论,建构中国特色民族文艺评论话语体系,加强民族文艺评论的阵地建设等等,都是关键之举。
作为贵州的文艺评论工作者,我们主动学习并贯彻文件精神,内化于心,知行合一,切实推动贵州民族文艺评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贵州民族文艺评论要面向现实、面向人民和传统,同时注重本土民众的生存体验与文艺生活。
贵州的历史性变迁,黔地民众的生存实感,贵州民族文艺创作的历史积淀,是我们进行民族文艺评论的坚实基石。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多民族文艺队伍的文艺创作构成了贵州文艺异彩缤纷的底座,可谓多彩贵州、美美与共!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民族文艺创作进入正轨,梳理贵州文艺各个领域,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占据了半壁江山,少数民族作家与诗人的创作独具特色。试以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为例,从第一届到2019年的第十二届,贵州总共有40余篇(部)作品获此殊荣,石定、伍略、赵剑平、罗莲、王华等作家多次获奖。在美术、音乐、书法、曲艺、舞蹈、影视、民间文艺等文艺门类中,贵州也收获颇丰。
贵州民族文艺的繁荣是文艺评论的实践与原点。针对贵州多民族文艺现象与作品组织开展文艺评论,实现民族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的同步化,两者共存共荣,为贵州民族文艺繁荣作出我们的贡献,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对于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而言,这是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也充满信心。首先,我们将旗帜鲜明地举起文艺批评的大旗。将各民族的文艺评论统一起来,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其次,我们将进一步重视民族文艺评论的积累和建设性工作,组织文艺评论力量挖掘贵州民族文艺的文脉与矿藏,比如民族文艺的名家与作品,相关史料的收集、整理与出版,以及网络新媒体平台的推出,都具有紧迫性,需要我们立足长远加以规范,重在良性建设。再次,建设一支德艺双馨的民族文艺评论队伍也是当务之急,要协调资源,继续做好老、中、青三代民族文艺评论工作者的传帮带工作。这需要全省民族文艺评论工作者步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需要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与全省高校、社科机构、文艺单位勠力同心,多点布局文艺评论基地;需要以学术研讨会、骨干讲习所、会员读书会等多种方式为抓手,多层面地有序开展民族文艺评论工作。
新时代的民族文艺评论,始终要以人民为中心,以助推形成民族文艺高峰为己任,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追求。一直以来,贵州各族群众共同传承着优秀的民族文化、民风民俗,这些都杂糅着地貌、气候、历史、人文等地域特征,为贵州民族文艺积累了艺术的养分。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贵州民族文艺评论将像一条汇聚了股股山泉的河流,添加新的力量,向新的方向出发!
(作者系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贵州师范大学教授)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