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晚期摩羯戏珠纹金花银盘。
长城长,长城内外是故乡。
日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长城内外皆故乡——内蒙古文物菁华展”上,一件件来自内蒙古的珍贵文物让人领略到北疆草原的独特风采,同时也感受到多元文化融通互鉴的魅力。
本次展览以“农牧结合的早期形态”“长城的修建与民族交融”“长城沿线多元文化的交融”三个单元,系统揭示内蒙古地区几千年来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脉络,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
长城文化带见证文明交流互鉴
盘踞在峰峦之间,蜿蜒在沙漠之上,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时代的国家军事防御工程。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方,东西横跨近30个经度。横贯东西的长城,见证着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形成了著名的“长城地带”。
“长城地带处于气候过渡带,是游牧和农耕生产方式的过渡地带,也是一条特殊的文化地带,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选取这一文化符号作为展览主题。”内蒙古博物院副院长付宁介绍。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内蒙古以草原游牧生活为主。事实上,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北方族群的经济生活是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狩猎的混合经济。距今约3500年前,由于受干冷气候影响,草原地区才逐渐形成“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
长城地带不仅具有我国古代北方多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特征,也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北方式青铜器就诞生于此,并不断向外传播。而中原农耕文明的极强吸引力,又使得草原早期游牧部落不断东来南下,并聚集于此,从而形成与中原农耕民族交汇、交流与交融的社会态势。结合长城地带考古成果、民俗文化的实情,我们把展览设定为目前的三个单元。”付宁说。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付宁表示,希望此次展览能使广大观众了解古代生活在长城地带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真切感受中华民族形成的真实轨迹,领略流光溢彩的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汉代镶贝金头饰、包金玉耳坠。
精品文物实证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精美夺目的动物纹金带饰,神秘古朴的突厥石人像,华丽考究的契丹贵族马具……此次展览共展出240多件(套)精品文物。付宁介绍,“精选的文物均出自北方长城地带,而且集数十年考古研究成果并结合民俗文化呈现,是一个以全新视角全面展示长城文化的展览。”
在展览的第一单元,几件夏商时期的彩绘陶器引人瞩目。这些陶器是当时专门制作的随葬品,器身上绘有连续、繁缛的几何纹,这与中原青铜器上的纹饰较为相似,表明了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密切关系。
“许季姜”青铜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方长城地带考古发现的重要青铜器之一,此簋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是春秋时期许国(今河南许昌一带)铸造的礼器,有使用痕迹,后在战国时期才随墓主人入葬。器底铸铭文“许季姜作尊簋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有学者推测这是许国姜姓女子嫁入内蒙古地区时的随嫁礼器。“许季姜”青铜簋上隐藏着我国自古以来的礼乐文化以及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流融合的印记。
春秋战国时期,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袭,秦、赵、燕等诸侯国纷纷修筑长城。之后,秦汉两朝亦大规模修建长城,并不断完善其防御功能。但长城并没有阻断双方的往来,昭君和亲、边关贸易、张骞凿空西域等都促进了长城南北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陕西西安何家村窖藏的唐代金银器举世闻名,而在内蒙古赤峰哈达沟唐代窖藏中,也出土了一批工艺水平很高的金银器。摩羯戏珠纹金花银盘体形硕大、做工精湛,摩羯纹金花银提梁壶造型优美、刻画逼真,充分体现了唐代在吸收外来文化基础上形成的精美华丽的金银器艺术风格。
辽代陈国公主墓等贵族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奢华富丽,令人叹为观止。高翅冠是契丹贵族妇女专用的一种冠饰。陈国公主墓的高翅鎏金银冠,冠顶缀饰道教原始天尊像,反映了道教文化在契丹皇族中的传播。
此次展览不仅汇集了内蒙古多家文博考古单位的文物精品,还展示了国博“压箱底”的宝贝,《九边图》屏就是首次与观众见面。此屏共有12幅,正面为绢本,粘贴于12块木板之上,画面整体采用写实的青绿重彩山水画法绘简略地图。此屏摹绘的原本是明嘉靖年间许论所著的《九边图论》,图中详细绘出明代在北部边疆设置的9个军事重镇内外的城镇关堡、蒙古营帐、山川河流等,为研究明代边防体制和北疆历史地理提供了宝贵资料。
春秋时期“许季姜”青铜簋。
以特色展览突出中华文化内涵
以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为陈展核心,用文物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并非内蒙古博物院的首次尝试。2020年9月,由内蒙古博物院、鄂尔多斯博物馆联合内蒙古黄河沿岸七盟市十余家博物馆共同筹备的“黄河从草原上流过——内蒙古黄河流域古代文明展”在鄂尔多斯博物院首展,目前巡展至内蒙古巴彦淖尔河套文化博物馆。
“长城,像一座桥梁和纽带,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联系在一起。绵延万里、奔流不息的黄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繁衍的沃土和中华文明的孕育之地。我们结合内蒙古地域特点,分别以长城和黄河这两个典型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为核心元素来陈展布展。”付宁说。
“黄河从草原上流过——内蒙古黄河流域古代文明展 ”汇集了内蒙古黄河流域各个历史时期的精品文物300余件套,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审视内蒙古黄河流域的历史发展变迁,结合历史器物、遗迹及文献资料,以图证史。
“这两个展览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特色,属于同一主题下的系列展,尤其在实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付宁介绍,两个展览都是在遵循历史文化科学性、真实性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阐释内蒙古历史文化的特色及考古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诠释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真谛。
(本文图片由付宁提供)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