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正在火星上工作的祝融号火星车第一次传回了遥测数据。人们在振奋之余,也对火星车的名字表现出了极大好奇。
上个世纪美苏两国为航天器命名时,并没有统一的规则,但是都反映了各自国家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特点。苏联第一次发射人造卫星时,将其命名为“卫星一号”,用“卫星”为卫星命名,直白简洁,透露出此时苏联人一种务实的形象。他们还为后来的卫星取名“电子”“质子”“预报”“宇宙”“闪电”“虹”等,俨然有一种冷酷的“技术范儿”。苏联人这种简洁技术取名路线,还表现在月球号探测器、金星号探测器、火星号探测器这些名号上,一看名字即能知道其用途。
相比苏联人,美国人在技术命名之时,倒是增添了一些历史和神话色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先后发射了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亚特兰蒂斯号、奋进号等航天飞船,它们的名字大都来自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海上探险轮船的名号。“阿波罗”“朱诺”“朱庇特”等飞船,这些名字则直接取自希腊神话。
航天器的取名影响到社会大众对航天事业的关注与参与度,也是展现国家文化的一个机会。为此,我国航天器的取名颇为考究。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取名为“东方红”,具有极强的时代色彩。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航天器的取名更加精致而富有内涵。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有许多关于宇宙与天体的想象,这些想象表达了中华民族多方面的性格与精神,中国现代航天事业从这些神话故事中找到不少取名的灵感。
2007年,中国探月计划中的第一个绕月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它的名字叫“嫦娥”,取自我国上古时代“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淮南子》中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姮娥就是嫦娥,神话故事中称她是后羿的妻子,后羿从西王母那里要到了不死的神药,嫦娥吃了之后成仙,飞奔月亮。探月的探测器用嫦娥之名,正是取其奔月神话的意境。
更有意思的是,月宫中有一只与嫦娥相伴的玉兔,被用来命名嫦娥号的月球巡视器,使得我国的探月工程与神话故事相契合,为科学技术增添了几许神秘浪漫色彩。2018年,嫦娥四号卫星计划在月球背面着陆,由于这个特殊的着落地点,又发射了一颗中继通信卫星,为嫦娥四号和地球建立信息沟通的桥梁。这颗卫星取名为“鹊桥”,用的是牛郎织女神话中的鹊桥故事。相传牛郎与织女相爱,后被王母娘娘强行拆散,织女被带回天庭,两人隔着银河相望哭泣,最后感动了鹊仙,无数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两人在鹊桥上相会。神话中的爱情故事,为现代科技增添了优美的意境。
除了探月计划之外,中国还有个太阳监测卫星计划,这个计划取名为“夸父”。《山海经·海外北经》中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夸父逐日的神话寄寓着古代的先民了解太阳、探索自然的渴望,表现了他们的坚毅勇气和求索精神。中国太阳监测计划以“夸父”命名,为这一科学研究计划增添了丰富的神话意境,提升了其人文精神。
2011年,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成为在宇宙空间中的基地,为后继探索计划推进提供保障。这个基地建在天空,如同我国神话故事中的天宫,因此取名为“天宫”。在中国的神话中,上帝所居住的地方,称为天宫。《后汉书》中称:“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紫微宫就是天宫,是建在天上的宫殿房屋。“天宫”的意向与空间站如此契合,传统文化可谓深厚。
以天宫空间站为依托,中国在探月和测日计划外,还在推进各个行星探索计划。行星探索计划被命名为“天问”,出自屈原的长诗《天问》。天问就是问天的意思,诗人向天发问,问出了许多当时不能明白的问题,包含着丰富的自然、历史与宗教之思,开篇就涉及到天地万物从哪里来、阴阳如何变化、日月星辰如何排列等历来为神话所关注的宇宙论问题。以“天问”为宇宙星际探索计划命名,正符合《天问》长诗中所表现出的探索与追问精神,为行星探索计划赋予了深刻的哲学内涵。
“天问”行星探索计划的第一个探索目标就是火星。2020年7月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并于今年5月15日成功登陆火星。随后它所携带的执行任务的火星车开始工作。此前,这台火星任务车通过网络投票,正式被命名为“祝融”号。
“祝融”的传说来源比较复杂,既是人名,又是官职,还是神号。传说三皇五帝时,祝融为夏官火正,火正就是管理火的官员。《左传》中称:“火正曰祝融。”《汉书》中记载,火正的职责之一就是“掌祭火星”。《山海经》中有提到炎帝的子孙和黄帝的子孙中都有叫祝融的,因此祝融也可能是以官职为氏族之姓。《晋书》中称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周朝时以夏官为司马,所以司马一族就成了姓氏。因为祝融掌火正之职,以火施教,造福万民,后世尊其为火神。《国语》中称重黎为火正,“光照四海”,以功大而被命为祝融。《史记》中也称重黎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所以被命为祝融,因此祝融又是火正之官的升级,是有功封神的类型,因掌管火而成为火官之神。南岳衡山的祝融殿,供奉的就是火神祝融君。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解读“祝融”时说,“宇宙承载着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向往。从‘神舟’到‘嫦娥’‘玉兔’,再到‘天宫’‘天问’,中国人民把对遥远星空和未知宇宙的无尽憧憬寄托在这些美好的名字之中。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火的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驱散黑暗、带来温暖。祝融号寓意点燃中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航天人不断超越自我,逐梦星辰。”
鲁迅先生说:“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神话传统是关于自然的一种解释,所不同的是,中国的神话解释来源多而复杂,不成体系,却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而能容纳众多的不同意见。也正如茅盾先生所说,这些神话解释是古人的科学,虽然两者形态和结果不同,但是对于自然事物的探索和求知精神则是一致的,所谓神话的翅膀翱翔之地,往往是科学发现之所在。
航天器的取名虽是小事,但是却见证了源远流长的民族宗教文化传统,继承古代先贤探索和求问宇宙自然的孜孜之心,示人以先河后海、光前裕后之意。这些来自神话的典雅名字,为我国的现代航天事业增添了优美的精神意境和丰富的人文意涵,使得严肃的科学研究披上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令科学事物更容易走近大众,增加社会大众关注科学研究的热情。这些关注和热情,如同种子播种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使父母督促孩子学习科学知识,使孩子立志从事科学事业,最终推动人类进入更为发达、更为先进的科技和文明社会。
(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当代宗教研究所)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编辑:石建杭)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