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呈现崭新图景——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李笑萌 发布日期:2020-10-2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关键时期。近些年,我国文艺创作呈现出哪些新趋势?文艺事业发展取得了哪些丰硕成果?在文化扶贫、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方面有哪些新的经验?针对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

  “以人民为中心”成为文艺创作的生命线

  记者:“十三五”以来,文艺创作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潘鲁生:“十三五”时期,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文艺创作的生命线。在创作方面,从人民群众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真情实感中寻找主题、选择视角、塑造典型,自觉把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特点、新趋势,深入探究人民群众艺术需求的新规律、新变化,深刻展现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昂扬向上、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和精神风貌。在文艺服务方面,中国文联通过文艺支教、培训等文艺惠民活动,把丰富的文化食粮和文艺工作者的诚心诚意带给基层老百姓,实现文化精准扶贫。此外,建立起挂职锻炼、双向交流等多种途径的工作机制,确保了文艺工作者下得去、扎得住。

  整体上看,这一时期文艺创作走出了“唯市场化”的误区,摆脱了过度模仿西方风格、“唯西洋化”的倾向,扭转了脱离生活、“浮萍化”的倾向,发展了彰显中华美学精神、突出民族风格的艺术门类,涌现出一批深刻反映时代历史巨变、描绘时代精神图谱、勇于回答时代课题的优秀作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记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基本形成”是“十三五”期间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之一,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潘鲁生:“十三五”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在重大课题攻关及基础理论研究、国民教育及社会文化普及、社会各领域传承与应用转化实践等方面取得了标志性成果,并且许多成果还在持续推进和发展。

  在转化创新方面,中国文联和各团体会员加大对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戏曲曲艺杂技等传统艺术的扶持与发展力度,推动形成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艺术创作者积极在创作中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出现了许多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和内容源泉、叫好又叫座的文艺作品,如持续热播的文化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电影《大圣归来》《哪吒》等。

  在传承振兴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发展传统工艺方面,以《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中国民间工艺集成》两大出版工程为着力点,进一步凝聚了“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精神力量。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首批12个示范卷成果涉及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说唱、民间小戏、谚语、谜语、俗语和民间文学理论12个门类,共计1200万字。《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的编纂出版,对长期处于自发和散佚状态的民间工艺进行了系统的辑录,也是对当下民间工艺存量和状态的全面梳理。此外,越来越多的青年手工艺群体展现出对传统手工艺的认同,并将其作为职业选择。他们身上体现出强烈的设计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互联网操作经验和国际化视野,为信息化时代传统手工艺突破发展积聚了力量。

  文化扶贫推动乡村振兴

  记者:“十三五”以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扶贫相结合的效果如何?有哪些成功的探索案例?

  潘鲁生:从农村手工艺的角度看,国家从推进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鼓励设计下乡、推动全域旅游等多个角度出台一系列政策,培养了一批具有乡土情怀,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能人”,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中国文联通过进一步开展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城镇化进程中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现状与发展”研究,面向全国不同发展水平地区寻找因地制宜、多元化的手艺脱贫之路。就此调研了全国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深入走访民族贫困地区,拜访民族手工艺人,对民族贫困地区依托传统工艺开展精准扶贫进行了摸底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就手工艺扶贫建立了因人因地选择合理模式精准施策的案例数据库,并展开经验和理论研究。比如,原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云南红河州元阳县,该地具有特色鲜明的梯田生态景观,通过少数民族刺绣工艺与梯田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提供了重要途径。像这样从传统文化资源着手,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发挥民间文艺资源的创造性禀赋,将民间手工艺等具有生产性质和市场潜质的文化内容作为生态的、和谐的、幸福的发展范式,很好地实现了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和文化富民的多元作用。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成果丰硕

  记者:“十三五”以来,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功的经验?

  潘鲁生:近年来,文艺界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了中国当代文艺名家名作译介工程、“今日中国”艺术周、中国—欧盟文化艺术节、“艺术心桥”系列展演等重点项目,以及“丝路与世界文明”北京美术双年展、“一带一路”电影周、丝路曲艺行、“一带一路”中国舞蹈合作论坛和美丽中国——世界摄影展、中韩日戏剧节、巴黎中国曲艺节、中日诗书交流展等品牌活动,对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更多优秀文艺作品走向世界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以中国民艺博物馆40年馆藏为基础出版的“中国民艺馆”丛书,是一套关于中华民艺的大型图书文献。丛书从生活器物入手,用“图说”馆藏的形式,展示了中国农耕时代的民间造物艺术和生活图景。目前,已输出了韩语、波兰语、英语等外文版权,由此就中国民艺的生活美学价值、中国民间工匠的智慧创造和精神世界、民艺与生活的认知体系等展开文化的对话与交流。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