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图雅:弘扬乌兰牧骑精神 做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
来源:光明网 发布日期:2020-06-1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1957年6月17日,一支熔铸着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传承着民族文化的深沉血脉的综合文艺队伍诞生,乌兰牧骑这面鲜艳的红色文艺旗帜在祖国北疆冉冉升起。从此,每年的6月17日,就成了每一名乌兰牧骑队员铭记的日子。

  60余年来,累计行程130余万公里,为农牧民和各族群众演出服务36万场次,各族观众总数达2.6亿人次。时至今日,这个日子已经发展为“乌兰牧骑月”主题活动。

  在6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成立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文化及旅游厅主办了“乌兰牧骑月·一切为了人民”主题活动。在活动中,作为新时代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图雅通过新媒体抖音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演唱了代表作《站在草原望北京》《乌兰牧骑之恋》带我们领略了乌兰牧骑和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的风采。

  作为新文艺志愿者的代表之一、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美志愿者”,同时也是兴安盟乌兰牧骑一员、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多年来,乌兰图雅始终坚持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多次跟随中国文联组织的文艺志愿者活动,走基层把欢乐带给偏远地区的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先后创作出了《套马杆》《站在草原望北京》《草原儿女心向党》《点赞新时代》《乌兰牧骑之恋》《锦绣小康》《阿尔山的姑娘》《我的蒙古马》《天南地北唱中华》《中华民族一家亲》等许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正能量优秀作品,弘扬中国文化、民族文化、草原文化。

  在乌兰图雅数百首作品中,有一首《乌兰牧骑之恋》是专门唱给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的歌曲。 “迎着烈日走,踏着风雪来,深情的河流也为我澎湃;马头琴声悠扬,牧歌飘天外,一路洒下我们火热的爱。”乌兰图雅这首《乌兰牧骑之恋》深情唱响草原礼赞,用歌声表达对乌兰牧骑的感情,整首作品具有鲜明的草原民族风格和地域文化特色,弘扬了和谐社会所倡导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部传播正能量、接地气的草原赞歌。

  该曲目由良朋作词、孟文豪作曲。这首歌曲创作的初心就是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鼓励更多的文艺工作者扎根沃土服务人民。歌曲运用了不少蒙古族文化元素,由从小就受过乌兰牧骑熏陶的乌兰图雅演绎再合适不过了。

  乌兰图雅说,“乌兰牧骑”是她童年的一部分,生长在草原的她,经常和家人看乌兰牧骑的演出。“那时候人们的文化生活很匮乏,每次看乌兰牧骑的演出都像过节一样。”乌兰图雅的记忆里,乌兰牧骑的队员们都很亲切,能歌善舞、一专多能,他们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给牧民送去了宝贵的精神食粮。如今,条件变好了,但乌兰牧骑的精神没有变、干劲没有变、情怀没有变。

  “所以这首《乌兰牧骑之恋》也鼓励我继续像乌兰牧骑学习,把文艺当主业而不是产业,把文艺当正道而不是通道。”乌兰图雅说,唱起《乌兰牧骑之恋》,就会想起家乡,像乌兰牧骑以及和他们一样草原人,想起他们唱着歌、骑着马,自由自在地草原上奔驰,他们是那样得乐观、豁达、坚强、勇敢,他们是那样地热爱生活、热爱草原、热爱祖国。

  老百姓喜欢的文化产品就是文艺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乌兰图雅说,大家听到她的音乐,可能更多的是在广场上,这几年她一直致力于创作适合广场舞的作品,看到人们能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强身健体,自己心里就特别满足,很有成就感。受乌兰牧骑的启发,秉承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乌兰图雅创办了自己的民族品牌演唱会“花开四季”,现在累计演出了上百场,走遍国内也走向了海外,像乌兰牧骑一样,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把最美的歌声带给全国人民,让他们精神上得到愉悦。

(编辑:周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