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行时]准确把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基本内涵
来源:中国民族报 □ 李贽 发布日期:2020-06-1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道路关乎国家命运,关乎民族前途,关乎人民福祉。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作出了“八个坚持”的精辟概括。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用“九个坚持”对新中国成立70年民族工作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这是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基本内涵的深化和拓展,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

  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民族工作。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各民族在共同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我们辽阔的疆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都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正是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优势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新纪元。坚持维护国家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由富起来向强起来迈进的最好的历史发展期,同时又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民族只有更加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伟大合力,才能确保民族复兴的目标顺利实现。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培养各族人民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家国情怀,坚决反对一切民族分裂活动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

  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同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成果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最新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基本内涵,是对党和国家70年民族工作经验的全面总结和体系化概括,是对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进程中如何解决好民族问题的正确回答,是我们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基本遵循。这条正确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理论逻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进程中拓展包容性、增强凝聚力的康庄大道,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胜利旗帜,必须倍加珍惜,保持定力,确保民族工作的正确方向。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我们党采取民族区域自治这个新办法,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民族区域自治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源头,我们党的民族政策从民族区域自治而来、依此而存,必须要护好根基,不能动摇。坚持好这项制度,就要与时俱进地把握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本质特征,进一步明确我国所有民族自治地方都是党领导下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地方。要坚持统一与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放在第一位,将其视为民族区域自治实行的初衷、坚持 的依据、完善的目标。

  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我国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要顺应这种趋势,出台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和体制机制,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促进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决好新时代的民族问题,要求我们正确把握新时代我国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具体内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与之相应的工作方针和政策措施。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把发展成果落实到各族群众的民生问题上,紧紧围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要牢牢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在涉及民族地区和各族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上,要和各族群众商量办事,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认同中华文化和认同本民族文化并育而不相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要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坚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从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实现和保障了各族人民的平等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只有树立法治信仰,依法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确保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

  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党的民族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民族政策是落实党的纲领的重要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在精准施策上把握公平公正原则,注重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在民族政策和法律工具有效衔接上,把握法治优先原则。要在民族政策和法规的时效性上,把握结合实际查漏补缺原则。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推动我国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进程。

  坚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不断健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民族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必须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必须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把懂不懂民族工作、会不好搞民族团结作为考察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要加强民族领域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话语体系,提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要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一起做好民族工作,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与社会各界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要重视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支持民族工作部门更好履职尽责。

  【作者单位: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项目号18FMZ001)、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2019年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近100年民族工作的成就与经验研究”(项目号2019—GMA—002)阶段性成果。】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