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口支援中创新实施“三项计划”——以浙江为例
来源:中国民族报 浙江省民宗委、省对口区域办与浙江大学联合调研组 发布日期:2024-11-1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对口支援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做好新时代对口支援工作,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完善援受地区互动交流机制,促进各类要素双向大规模流动,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推动受援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浙江省在对口支援和对口帮扶工作中,承担着重要任务,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近年来围绕主线,有针对性地创新对口支援工作方式,探索“三项计划”落地方案,取得了积极成效。本课题组深入浙江省对口支援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进行实地调查,总结创新之举,提出相关建议。

  典型经验和做法

  一是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

  发展农产品直播电商产业促“三交”。在互联网和平台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发挥互联网跨地域优势,有助于促进东西部在发展过程中实现网络空间互嵌。浙江充分发挥自身在电商经济领域的领先优势,将其与对口支援工作相结合。在浙江省对口援疆指挥部支持下,阿克苏地区于2018年建设南疆丝路众创园,在发展直播电商产业、销售当地特色产品、培育地方特色产业的同时,培养当地各族青年成为电商领域的专业经营管理人才和自主创业者。电商产业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电商创业园内,各族创业者之间、创业者与园区服务管理者之间频繁互动;二是电商直播等业态,拉近了东西部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社会交往距离;三是新疆各族群众通过从事电商等新兴行业,接触到东部地区新的发展理念和经营方式,实现了发展理念与技能的互嵌,是更深层次的互嵌式发展形态。

2023年10月,浙江创业导师团在新疆拜城县农产品加工小微园考察,与主播交流。 来源:南疆丝路众创园

  乡镇结对,促进受援地区产业升级和基层交往。对口支援本身就是受援双方互嵌式发展的形式,需要将稳定的对口支援关系向基层延伸,创造更多交往机会。例如,浙江湖州市安吉县天子湖镇与四川阿坝州金川县河东乡结对,帮助其发展新型露营经济,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村集体经济增收、村民就近转移就业。实践证明,将结对关系下沉到乡村一级,援受双方联系更加密切,有利于促进跨地域、跨民族的个体之间的交往。

位于四川阿坝州金川县河东乡结木村的嘎尖草坪露营基地。来源:金川县委宣传部

  二是旅游促“三交”。

  依托大型文旅活动搭建“三交”平台。浙江温州市在对口支援四川阿坝州红原县过程中,围绕音乐节打造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公共品牌。2017年以来,温州、阿坝两地实现楠溪江音乐节、雅克音乐节联动,吸引近百万游客参加,双向交融的文化旅游活动受到各族群众欢迎。

  老街改造与业态引入。浙江宁波市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过程中,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库车采用了“拯救老屋行动”这一创新保护模式,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对古民居进行修缮,留住文化底色,重现古城风韵。在保护的同时,探索打造多样化的文旅消费集聚区,既吸引了游客,又拓宽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途径。

  三是促进各族青少年交流。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少年的主要生活空间在学校,主要影响也来自学校,因此做好学校场景中的交往交流交融、在学校场景中普遍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方式。衢州市作为南孔文化发祥地,在对口支援乌什县过程中,以建设乌什县衢州小学为抓手,将南孔文化和礼文化与学校建设、学生培养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同时,促进两地小学生结对联谊,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各族青少年交流基地。面对面交流,能够促进心与心的沟通。浙江湖州市对口支援四川阿坝州小金县过程中,与当地携手打造川西青年乡创中心,建设夹金山生态学习基地,举办“夹金山青年说——生态经济论坛”,组织东西部地区青少年学习交流。这一创新性做法,将生态文明作为交流主题,实现了各族青少年交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联,引导各族青少年开阔视野、升华情怀、增进共鸣。

  下一步工作对策建议

  做好新时代对口支援工作,要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要更加注重共同发展,通过援受两地比较优势的结合,实现联合发展和共同富裕;更加注重民间援藏,通过社会援藏机制拓宽“三交”渠道;更加注重文化浸润,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传共享,实现心灵相通。

  加强顶层设计。以阿克苏地区和阿坝州为试点,完善对口支援工作架构。进一步密切援受双方关系,探索将阿坝州、阿克苏地区整体作为浙江省西部发展飞地,与受援地方充分沟通,做好整体规划设计,探索双向互助发展机制,形成各取所长、各补所短、优势互补的对口协同发展格局,激发对口支援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完善评估机制。从促进“三交”的角度检视对口支援项目的综合效应,特别是在重要的对口支援项目规划过程中,探索引入及时评估反馈机制,建立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专业评估咨询委员会进行评估研究,为更好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推广典型经验。一是依托教育领域的对口援建学校,继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高度融合,进一步向乡村学校推广延伸,普遍提升受援地区乡村学校教学水平,将文化润疆等工作落实在对口支援的最基层。二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建立援受地区文化双向交流传承机制,特别是在青少年中进行文化知识普及。鼓励支持文化传承机构在对口支援地区的基层社区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性传习基地,为当地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机会,所需经费可以纳入对口支援项目。积极支持受援地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机构到浙江开办传习基地,同时吸纳各族青少年到浙江学习传承当地非遗及手工技艺,促进各民族共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支持青年创业。充分发挥浙江在创业领域的突出优势,将青年创业援助纳入对口支援工作。以提升青年创业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大学生就业为突破口,以各族青年交流、实现共同富裕为落脚点,系统实施青年创业对口支援工程。一是推动东部青年创业人才、创业企业、创业培训机构及众创空间等与受援地区相关机构建立广泛长期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东部地区创业优势,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创业培训,加快提升青年创业能力,为受援地区高质量发展打好坚实的人才基础。二是实施创业援助项目,组织受援地区有志创业的青年人才赴东部地区接受专业的创业培训,参与式加入东部地区创业团队,提升创业实战能力,打通深度交流渠道。三是发挥东部地区电商经济优势,面向受援地区青年人群,提供新型直播电商等培训和实操性演练,同时拓宽东部青年创业者的发展视野,实现机会共享。

  创新互嵌式发展方式。浙江在乡村振兴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对口帮扶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领域积累了较多成功经验。在对口支援与推进互嵌式发展工作中,可以依托浙江经验,以乡村振兴和未来乡村建设为突破口,建立援受地区乡村振兴协作共同体。双方互派人员深度了解彼此发展情况与已有经验,逐步达成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共识,建立浙江与受援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参与推动的乡村振兴协作共同体执行团队,开展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未来乡村建设的前沿探索。先期可选择阿坝州等地作为试点,充分协商优化试点实施方案,用好对口支援机制,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积累经验。

  (调研组成员:潘晶、李健、张中亚、严建烽、姚蔚)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