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赢”还是“零和博弈”
来源:中国民族报 □ 石亚洲 发布日期:2020-06-1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潘岳的《战国与希腊》(原文见《文化纵横》2020年6月刊)一文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研究中西文明对比的一篇力作,文中几乎每一个段落都会激发读者思想的涟漪。在此,笔者谈谈感触最深的几点。

  第一,中华文明是团结合作、共赢发展的文明,这决定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是从分治走向大一统的历程;西方文明是冲突对抗、称霸竞争的文明,这决定了西方文明发展史是不断分殊化的历程。《战国与希腊》一文的逻辑主线是:世界文明起源是多元的,发展历程也是多元互鉴的,而不是冲突的,这是文章呈现出的文明观。正如文中所言,“中国人是通过定义朋友来认识自己”,这与“我们需要通过定义敌人,才能认识自己”的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认识自我的逻辑是完全相反的。这种思维逻辑的不同,决定了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最重要的差异——“统”与“分”的差异。换句话说,就是团结协作共赢的文明与冲突对抗称霸的文明发展历程不同。

  第二,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虽然群雄争霸,但正如文中所言,争霸不是“争要不要统一,而是争由谁来统一”,对“一统天下”的执着,是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最突出的特点,也决定了中华文明必然从分裂走向统一。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的600年,被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称为“第一轴心期”。他认为,这一时期在整个欧亚大陆——希腊、中国、波斯和印度,思想异常活跃,群雄角逐,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由他们主导的思想文化奠定了当今世界几大文明体的基础底色。当时的中国正值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百家争鸣”。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等中国的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论证建立“统一秩序”的大一统天下观,经由秦汉政治实践和历代王朝的接续发展,不仅建立了超稳定的大一统国家结构,而且发展了儒释道合一的中华文明。

  第三,西方文明本质上是“自由与统一”的矛盾体。欧洲文明的演进历程深刻地体现了这种“既珍视自由,又渴望统一”带来的矛盾和斗争。西方深刻缅怀的代表民主制度最伟大成就的希腊古典文明,只在雅典历史上短短存在了几十年,早期雅典城邦世界长期陷入内斗。古希腊没有一个超越各邦之上的共有核心,也从未建立超越各城邦的国家,却孕育了其后欧洲发展各自相对单一“民族国家”的政治格局的基础。古希腊和罗马帝国衰落后,中世纪的欧洲陷入了频繁的战争。因此,尽管其后整个欧洲的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有过查理曼等试图统一欧洲的君主,但始终没有使欧洲成为统一的国家。

  与此相反,中国自秦朝建立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大一统,被历代统治者接续。尽管在秦统一六国以后,有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分治时期,但纵观中国历史的发展,各民族尊崇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始终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在统一王朝国家统治之下的时间比分治时间要长得多。即使处于分治时期,周边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尊崇中原文化的趋势也没有衰减。

  正如文中所言,当今时代,最大的矛盾是“自由优先”还是“秩序优先”,这种矛盾不仅带来西方文明内部的混乱,也带来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西方的有识之士应该主动反思自身文明,摒弃“零和博弈”思维,用开放的态度接受“文明互鉴、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