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项目玉树赛马会是青海规模最大的民族盛会。图为赛马会开幕式上的表演。 潘彬彬摄
玉树《格萨尔》藏戏巡演。 张多钧摄
2017年1月,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传遍三江源,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由原文化部批准设立,这是继热贡文化、格萨尔文化(果洛)两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后,在青海省设立的第三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如今,3年时间过去了,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进展如何?又取得了哪些保护成果?
玉树藏族文化有什么
“玉树藏族文化指的是千百年来世居的藏族人民在三江源头地区创造并活态传承的区域文化,是藏族文化在玉树区域内表现出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形态的总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文体旅游广电局党组书记王东梅这样给玉树藏族文化作了一个诠释。
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被称为名山之宗、江河之源。北有昆仑山脉,南有唐古拉山脉,嘎朵觉吾和格吉两座神山雄踞南北,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黄河以及东南亚第一巨川澜沧江发源于此。作为青藏高原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玉树是康巴、卫藏、安多三大区的中心,玉树的歌舞、民间工艺、民俗节庆、史诗文化、信仰构成等多面向的文化素质,编织出玉树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态。
“玉树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在‘4·14’地震中,虽然传统文化遭受了重大损失,但多年来举全国之力抢救和保护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王东梅介绍说,仅从“国字号”层面来说,玉树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国家级传统村落3个,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1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位,还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藏族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
说到玉树藏族文化,史诗《格萨尔》自然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格萨尔》在玉树地区以手抄本、木刻本和口传、戏剧等形式植根于民间,传诵在群众中。《格萨尔》说唱以其数量之多、种类之全,且音乐形象生动、丰富,旋律手段细腻、多变,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现在流传在我们玉树地区的《格萨尔》说唱文本有84部之多,已认证的《格萨尔》说唱艺人有13位,这些都是‘玉树文化宝贝’。”王东梅说。
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什么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是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非遗保护工作从单一的项目性保护转向关注遗产项目所孕育、依存发展的文化生态进行整体性保护的具体实践。”原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马盛德是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挂牌成立的见证人,他表示,这一实验区是以传承藏族文化为背景,目的是保护藏族文化在玉树州的文化生态特色。
从空间上看,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是以玉树州玉树市为核心区,辐射称多、治多、杂多、囊谦和曲麻莱五县藏族聚居区。包括以通天河、结曲河、扎曲河等流域为带状分布的古村落建筑文化、宗教建筑文化、金属加工技艺、黑红陶烧制等民间工艺技艺、民间歌舞乐曲、民间传统节庆文化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以勒巴沟和嘉那嘛呢为代表的玉树石刻群、东仓《大藏经》及《格萨尔》手抄文本为代表的文献典籍,以结古寺、达那寺和白塔、藏娘佛塔、红塔为代表的宗教建筑,以岩画、古墓群为代表的文物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实验区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我们秉承保护优先、整体保护的理念,着力为实现建设目标打基础。”王东梅介绍说,在保护内容上,实验区主要以保护非遗项目为抓手,并延伸到与其相关的方方面面,包括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与非遗密切相关的文物古迹、实物及场所,与非遗密切相关的人文环境及实验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等。
“玉树州位于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自然生态地位重要,实验区内有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建设工作在起步之初,即定下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融合发展的理念。对作为山水文化载体的神山圣湖的保护,对代表性传承人生存发展、从事传承传习活动的城乡人居环境的保护,这些都有具体的要求和标准。”王东梅表示。
玉树藏族文化,怎么保护
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可以说对藏族文化中的玉树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为玉树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藏族文化整体保护、良性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更为玉树地区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提供了人文保障。而对于玉树来说,怎样建设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最终建成怎样的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自实验区2017年1月颁牌设立后,玉树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围绕“遗产丰富、特色鲜明、氛围浓厚、民众受益”这一目标,启动编制《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2019年,《总体规划》正式通过审议并公开发布。
“《总体规划》为实验区建设给出了行动指南。”王东梅清单式地介绍起实验区的建设举措。
逐步推进非遗档案数据库建设。目前,全州四级名录体系、四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资料档案已逐步建立健全;非遗资源电子数据库工程、《格萨尔》史诗抢救保护5年规划(2017年至2021年)工作等陆续启动实施。
加强非遗博物馆、保护传承基地建设。在北京对口援建及州财政支持下,玉树州改建了非遗主题综合展示平台,并通过租用传承人的院落设立了玉树卓舞传习所+演艺基地,因地制宜建设综合传习所。同时,文博发展以国有博物馆为基础、民办博物馆为两翼,州委、州政府先后投资970万元,对赛巴寺博物馆、玉树藏文化民俗博物馆、东仓大藏经博物馆、冉举仓博物馆等进行了场馆改造及展陈布置工作。
积极推进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实验区起步建设以来,全州13所中小学均成立了玉树卓舞、伊舞、武士舞等舞蹈队,中小学课间操全部由民族舞蹈改编,实现校内传承和校外宣传的有机结合。社区和乡村纷纷组建了民间文艺队,结合非遗项目编排歌舞表演,使非遗走进群众文化生活。
“此外,我们在振兴民族传统工艺、推动非遗文化创业发展、强化实验区传统文化宣传、推进文物项目申报进度等方面都有具体举措,也收到了较好的成效。”王东梅说。
“总的来说,实验区建设才刚起了个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玉树藏族群众创造和秉承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不断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建设一个具有高度文化代表性和鲜明特色的实验区,丰富玉树文化内涵。”对于实验区的建设前景,王东梅满怀信心。
(青海日报记者张多钧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李华)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