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扶贫助力民族地区脱贫攻坚
来源:中国民族报 □ 马健 发布日期:2020-03-0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四川省深度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高原藏族聚居区和大小凉山彝族聚居区,民族地区是四川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四川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实践表明,文化扶贫能够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注重补齐文化基础设施短板。四川省高度重视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四川省启动“千村文化扶贫行动”,以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内容,每年分批次重点推进约3000个贫困村的文化扶贫工作。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截至目前,“千村文化扶贫行动”已支持建设749个贫困村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院坝)、403个贫困村的广播“村村响”(应急广播系统)、2.5万户未通电视贫困户的电视“户户通”(卫星直播电视)、850个贫困村的阅报栏以及50个贫困村的少年宫。到2020年,“千村文化扶贫行动”将实现全省88个贫困县“县县有双馆”(图书馆、文化馆),11501个贫困村村村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阅报栏,并且做到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电影“月月放”。通过补齐文化短板,有效提升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注重脱贫攻坚先进典型的选树和宣传。四川省以“感恩奋进”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积极选树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宣传先进事迹。组织脱贫先进个人现身说法,讲致富故事,说生活变化,谈脱贫感想,积极营造贫而知耻、穷而思变、富而思进的主动脱贫氛围。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甘孜州委、州政府印发了《关于实施“润育工程”激发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的意见》,提出实施宣教聚力行动、文化浸润行动、典型示范行动等五大任务。其中就包括在农牧民中选树一批脱贫先进个人,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中选树一批优秀干部,并对这些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进行宣传和报道。目前,甘孜州已选树“身边脱贫致富人物”数十名,评选“五星级文明户”千余户,开展脱贫攻坚先进经验和先进事迹宣传活动上千场(次)。

  注重树立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四川省大力移风易俗,破除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等陈规陋习,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等文明新风,切实减轻“人情消费”负担。例如,凉山州金阳县政府出台《关于遏制婚丧事宜高额礼金和铺张浪费之风的实施细则(试行)》,提出包括“婚嫁彩礼不准超过6万元”“送亲车辆不准超过6辆”等要求在内的“十不准细则”。

  发展学前双语教育,开展村校(幼)共建活动。为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四川省在大小凉山彝族聚居区率先实施重大教育扶贫工程“一村一幼”计划,在大小凉山彝族聚居区的2586个建制村设立幼儿教学点,由四川省财政出资为每个幼儿教学点选聘2名高中及以上学历、懂得彝汉双语的辅导员。通过发展学前双语教育,增强少数民族儿童的双语听说能力,培养儿童良好的语言习惯、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并通过儿童影响和带动他们的家长。“一村一幼”计划于2017年扩展至四川省的51个少数民族县(市)。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一方面充分利用闲置教学用房、村委会活动室以及租用民房、新建教学用房等方式,解决“一村一幼”计划所需的教学场地问题;另一方面,积极整合村小学校、村幼儿教学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等资源,开展村校(幼)共建乡村图书馆、乡音广播站活动,开辟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

  注重支持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发展。为了加大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力度,加快高原藏族聚居区和大小凉山彝族聚居区文化产品展销体系建设,四川省文化部门从2018年开始实施专门针对深度贫困地区,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为核心,具体包括文化产业提升计划、藏羌彝音乐数据库建设计划在内的“文化扶志”七大计划。四川省首个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行动计划《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不仅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四川省藏羌彝聚居地区支柱性产业的方向,而且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使四川省藏羌彝聚居地区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突破5%、争取达到8%的具体目标。为此,四川省以项目和产业为立足点,重点实施文化创意精品工程、文化旅游融合工程、文化品牌传播工程等“五大工程”,大力推动藏羌彝聚居地区文化产业发展。

  注重发挥非遗对脱贫攻坚的作用。《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提出,鼓励和支持对具有市场需求与开发潜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合理化开发利用,实行生产性保护。四川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充分利用非遗资源,鼓励非遗传承人创业,建立非遗合作社,推广“互联网+非遗”“非遗+扶贫”等模式。例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通过“政府扶持、传承人自主创办”的方式,鼓励和扶持非遗传承人创办非遗传习所26个。这些非遗传习所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有效带动周边地区群众脱贫增收。

  (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