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抽出两个小时用于制作德昂族织锦,已经是赵玉月多年养成的习惯。李寅摄
祝福
我们德昂族虽然人口少,但党和政府十分关心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德昂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在美丽的三台山乡祝愿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和前两年相比,51岁的赵玉月更加忙碌了。除了打理自家民宿,作为德昂族织锦传承人的她,既要带学生,每天还要抽出两个小时用于织锦——这是她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赵玉月的祖辈是村里有名的织锦能手,自小耳濡目染,使她逐渐喜欢上织锦这一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德昂族织锦从唐代就有了,靠着母亲的传授一代代传下来。我从小就对织锦技艺情有独钟,母亲教会了我很多织锦技法,衣服、毛毯、围巾、手包等都会做。”赵玉月说,15岁的时候,她就成为了像母亲一样的织锦老师。
德昂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目前约有2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保山、临沧等地。在历史上,由于长期受土司、地主压迫剥削,德昂族人政治地位低下,生活极度贫困。新中国成立后,德昂族人民结束了千百年来受压迫受剥削的历史,成为祖国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
“小时候经常听家里老人说起过去的苦日子,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了。”赵玉月说。
赵玉月的家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村。在这个依山而建的小山村,几间与她同龄的老房子,是村里少有的仍保留了四檐出水、吊脚楼等特点的传统民居。
“以前我们都是住这样土木结构的房子,有时候会漏雨,冬天也不防风,那时候日子过得挺艰苦的。”说起过去的生活,赵玉月有些无奈,“幸好我会做织锦,冬天把衣服做得厚一点,穿起来暖和一些。”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兴边富民行动和上海对口帮扶三台山乡发展项目的支持,使古老的德昂山寨旧貌换新颜,当地德昂族群众思想观念得到很大转变,增强了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
德昂族酸茶、建筑、服饰、饮食、火塘、节庆等文化丰富多彩,已有包括水鼓舞在内的10多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凭借着独特的民俗文化,三台山乡近些年成为不少海内外学者、艺术家和游客走访采风的必到之地。
“游客多了,民宿业也自然有了市场。”2017年,嗅觉敏锐的赵玉月在乡政府的支持下把自家房子的二楼改成了民宿,取名“德昂人家”。和一般的酒店不同,她家的民宿没有标间,也没有卫生间,而是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德昂族特色。房子的中间是一个火塘,周围摆满了地铺。
“村里有的人说,这么破的房子谁会来住?”赵玉月说,让村民们没想到的是,许多游客就喜欢住这样的老房子。每到晚上,民宿的火塘上烤着德昂族特有的酸茶,游客们围坐在火塘边,一边唱歌一边喝茶,体验着最纯正的德昂族文化。
“我这里的游客来自世界各地。”赵玉月高兴地说,“去年住宿、餐饮以及卖酸茶和织锦的总收入有5万多元,更重要的是让游客体验了我们德昂族的传统文化。”
为了更好地保护德昂族历史文化,三台山乡政府于2007年建立中国德昂族博物馆,目前共收藏德昂族文物200多件,这些文物鲜活地记录了德昂族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我们希望德昂族兄弟姐妹永远不要忘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博物馆解说员孔连强说。
前不久,赵玉月25岁的儿子李岩所辞掉了消防员工作,回家帮父母打理民宿,学做酸茶。赵玉月一开始坚决反对,但想想还是同意了。
“以前我希望孩子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现在国家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他想回来传承民族文化,我也全力支持。”赵玉月说。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