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民权县王桥镇麻花庄村村民委员会:麻花产业催开民族团结幸福花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模范风采录
来源:中国民族报 王修才 蒯强 发布日期:2025-05-2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河南省民权县王桥镇麻花庄村地处黄河故道,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1800余名各族群众。近年来,麻花庄村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麻花庄村委会”)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推动麻花产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带领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共建和谐美好家园。麻花庄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24年9月,麻花庄村委会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麻花庄村的村民在制作麻花。商丘市民宗局供图

  “麻花庄村因生产的贡麻花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闻名,因各族村民和谐共居而和美。我们一定要珍惜荣誉,带领村民砥砺前行,努力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更幸福!”2024年9月底,从北京参加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归来后,河南省民权县王桥镇麻花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永涛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曾经,麻花庄村是个“雨天出不了村,晴天卖不出货”的豫东贫困村,金黄的麻花是村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早些年,村民都支起油锅炸起了麻花,但都是小作坊,做不大,也形不成品牌。”张永涛说。

  2018年,麻花庄村新一轮村“两委”换届,在外跑运输的张永涛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我原来卖过麻花,没挣反赔,对这个产业一度不看好。现在看到乡亲们仍不富裕,我决心努力改变现状。”张永涛说。

  村民富不富,产业是支柱。为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张永涛带领村“两委”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将村中麻花厂及小作坊整合,成立村集体企业,将村里6家麻花厂分别命名为1至6分厂,小作坊也全部搬进厂内,纳入村集体统一管理。

  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包装、统一对外销售,并集中推出商标品牌“钦封麻花庄”——麻花庄村的麻花走出了分散经营、无序竞争的困局,连续3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村集体企业收入突破120万元。

  “俺村的麻花产业有快300年历史了。麻花咬一口,嘎嘣脆,色香味俱全。”“90后”双胞胎兄弟张亚博、张亚钊,通过网络直播向网友介绍着当地麻花的历史渊源以及口味特色。

  麻花庄村在发展麻花产业过程中,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村里成立了电商销售专业团队,利用互联网平台开网店、做直播,吸纳有文化、有热情的年轻人回乡从事电商销售。张亚博、张亚钊就是村里培育的“网红”。

  “现在我们的直播带货已经非常成熟了。周边村民都跟我们学,我也很乐意帮助他们,带动大家共同致富。”张亚钊说。

  为带动周边各族群众实现共同富裕,麻花庄村委会牵头组织召开产业发展座谈会,积极开展“同心圆·共发展”活动,与周边村结对子,利用麻花产业优势,辐射带动周边18个村共同发展。

  村民富了,村集体收入也翻番了。张永涛又有了新的目标:“村民最大的期望是幸福生活,但有钱不一定幸福,还要铸魂,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融入村民生活,让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加强。”

  走进麻花庄村,街道宽阔平坦,民族团结进步标语醒目响亮;党群服务中心里,“铸牢”茶话会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明确红白喜事办理规模和标准,引导各族群众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庄子书屋”中,村“两委”组织群众开展读书活动,每月针对青少年开展一次科普、阅读活动,邀请退役老军人讲述红军长征途中的民族团结故事……

  近年来,麻花庄村委会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文化共融、服务共享的基层善治新格局,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服务群众、联系群众、凝聚人心的“桥头堡”作用,进一步丰富形式、创新载体,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阵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如今,“非遗过大年、和谐一家亲”炸麻花比赛成为全村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的盛事;“石榴籽一家亲”主题书画作品展中,村民以书画为载体,展现各民族亲如一家、和谐发展的生动景象……

  “每逢传统节日,村里都会将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融入庆祝活动。传统的豫剧、琴书与现代的流行歌舞共聚一台,各族群众轮番表演,吸引周边群众争相观看。”张永涛介绍。

  为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麻花庄村委会每月组织全村70岁以上老人免费聚餐、理发,为80岁以上老人过集体生日。“我们村里的老人每月都能享受‘百叟宴’,党的政策就是好啊!”麻花庄村老支书张瑞存说。

  麻花庄村委会还在全村开展“星级文明户”“乡村光荣榜”“道德模范”等评比。良好家风乡风,有力地促进了村里的团结与和谐,提高了村民生活幸福指数,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氛围。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