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肩负起民族史研究新使命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给学术界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1983年,为了适应中国民族史学术交流和学科建设需要,在翁独健、白寿彝等老一辈学者的倡议和广大民族史学工作者的支持下,中国民族史学会正式成立。回首40年峥嵘岁月,中国民族史学会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团结广大民族史学工作者,坚持为人...2023-10-17
  • “三交”史研究的坚守与突破  编纂《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创新性工程。这项研究在继承中国优秀史学编纂传统的前提之上,基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基础,充分体现编纂工程的政治性、政策性和学术性要求。要推动这项研究实现创新性发展,就必须处理好编纂过程中的坚守与突破的关系。2023-10-17
  • 民族史研究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贡献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也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民族史、各民族的研究都有长期的、深厚的学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史研究在继承历史上优秀成果的同时,做了一系列工作,有了全面的、真正的发展,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2023-10-17
  • 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历史学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历史的高度出发深刻阐明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何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时代命题,对于我们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始终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2023-10-16
  • 孔子作《春秋》与“大一统”观念的形成  “大一统”思想源自先王典籍、成自孔子儒家,经过千百年探索,逐渐臻于成熟、形成体系。从孔子对管仲相桓公“一匡天下”的肯定,到孟子的天下“定于一”、荀子的“一天下”,《春秋公羊传》里提到“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2023-10-12
  • 近代学术研究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从自在到自觉的历史性转变。知识分子是近代中华民族自觉的重要引领者。古人鲜少使用的“民族”一词,正是在近代经由学者引介而广为流传的。20世纪初梁启超首次提出“中华民族”概念之后,经由政界学界共同形塑,中华民族逐渐成为全体国人明确的身份认同符号,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象征意义。2023-10-11
  • 最前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