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搜索
首 页
新闻
民族工作
观点
理论
文化
宗教
专题
视频
资料库
中国民族报电子报
道中华
繁体
首页
>
首页
>
理论/文史
>
文史
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和地理经典著作
中国古代,人们很早就对赖以生存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开始了探究。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典籍著作,涌现出不少杰出的地理学家。
2023-08-25
阿吉老人:开发柴达木的“幕后功臣”
木买努斯·依沙·阿吉,乌孜别克族。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军某骑兵团奉命进入柴达木剿灭流窜的土匪,阿吉老人作为向导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地质队远征柴达木探宝的日子里,他帮助地质队找水、寻矿、探路,为开发柴达木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3-08-24
泉州南音:民族交融、文脉共续的典范
南音,又称“南曲”“南管”“弦管”等,是历史悠久的古老乐种,发源于福建泉州一带,盛行于闽南地区,并逐渐传播至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2006年,南音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福建泉州南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世界共同的精神财富。
2023-08-23
各民族共同开发江南
东汉末期到三国初期(184年—226年),在历经半个世纪左右的战乱灾荒后,整个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以及关中地区这些主要的经济区遭到严重破坏。西晋至十六国时期,战乱不断,灾荒、饥馑、疾疫流行,北方经济再次遭受严重破坏。与北方地区不同的是,六朝时期的南方地区相对安定,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迎...
2023-08-22
“父母军终于来了,五指山出太阳了”
盛夏时节,海南省儋州市和庆镇木排村里,成片的胶林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边,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面。村里的歃血结盟纪念园里,总高7.1米的“歃血结盟 永跟党走”纪念塑像庄严肃穆,述说着峥嵘岁月。80年前,这里发生了白沙起义,留下一段黎族苗族同胞紧跟共产党、共创新生活的红色佳话。
2023-08-17
“梳妆楼”:元朝贵族墓葬中的文化交融
沽源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坝上地区,地处蒙古高原南缘,自古就是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汇处。在沽源县平定堡镇南沟村,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古迹,为青砖拱券无梁结构,通高9.1米,建筑平面呈正方形,南东西三墙辟拱券门,楼顶为拱券穹窿顶。民间传说,这是辽代萧太后的梳妆楼。
2023-08-16
最前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央统战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网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