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教材”遇见青春之声,从课堂中走出来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政课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王科然 陈韶月 谢紫莹 发布日期:2025-05-2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5月17日下午,中南民族大学第三届“道中华杯”演讲比赛决赛在该校学术交流中心国际厅举行。22名选手紧扣“学好概论金教材,青春托举中国梦”主题,通过研读《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与“道中华”公众号资源,推动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选手们用真挚的语言、鲜活的案例和饱满的情感,展现了新时代中南民大青年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理解与传承担当。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黄天玑回望“南山大云寺”的历史变迁,解开民族交融的文化密码,展现中华民族和合共生之美;生命科学学院杨琰讲述着从“干沙滩”到“金沙滩”,从“隔山海”到“心相连”的民族团结互助美谈;药学院邓雨桐以哈尔滨中央大街的多民族建筑为切入点,描绘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时代画卷;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王子翔到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寻找三交印记,在研学实践中讲述中华民族的历史交融;管理学院崔彩轩立足元大都灯下三史共修的史家群像与茶马古道中蒙汉交融,解码长城内外“中华一体”的文化根源。其余选手或以铜鼓声纹为媒,在千年回响中奏响伟大复兴的时代强音,或以青花瓷器为介,诠释出碎瓷片里的文明星河。

  “选手们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视角介入,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回望,也有对时代使命的激昂呼应。”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韩晓乐老师作评委代表发言,她表示,选手们视角多元、立意深刻,用真挚的表达将教材深度与情感温度有机统一,诠释了民大学子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理解。

  “希望大家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以今日之深刻思考、明日之不懈奋斗,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崭新篇章,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镌刻光荣,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印刻成绩,不负党和国家的殷切期待!”中南民大党委常委、副校长马玉堂鼓励学生们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积淀中深挖文化富矿,从中华民族血脉中汲取精神力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为思想行动自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扎得更“深”,让中国故事的“枝”展得更“繁”,让民族复兴的“干”长得更“壮”。

  “通过聆听学长学姐们的讲述,我仿佛走进了一段段生动的民族交融故事。让我真切感受到各民族携手共进、守望相助的温暖与力量。”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24级本科生司奇媚激动地说。

     “以前总觉得‘铸牢’是个宏大的概念,但选手们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它变得有血有肉。我深刻意识到我们的文明不仅仅是博物馆里的展品,更是‘56双手’共同点燃的火炬!”美术学院2024级本科生张炽说。

  经过激烈角逐,比赛评选出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最佳人气奖、最佳组织奖。据悉,中南民族大学积极推动学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工作,通过“课程+竞赛”双轮驱动模式,构建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展示的良性互动机制。此次比赛的优秀选手,将代表该校参加由国家民委主办的“学好概论金教材,青春托举中国梦”大学生演讲比赛,他们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以青春之笔,书写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理解与坚定信念,用热血与才华诠释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