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华丨反串表演自古有之,宋朝这个女扮男装的神器亮了……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王晓彤 文静 发布日期:2024-09-1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阅读原文

 


                  

  “90后越剧女小生”陈丽君,在越剧《新龙门客栈》反串饰演“玉面郎君”一角爆红网络,女扮男装、易性乔装类艺术作品再次展现出独有的吸引力。

  但你知道吗,早在宋代,就有女艺人不着女服着男装,可谓英姿飒爽,别有风情。

图片

  ▲陈丽君在《新龙门客栈》中女扮男装

  吊敦,就是宋代女艺人扮男装的神器!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宋徽宗登宝津楼观赏百戏的盛况,其中就有穿着男装和红绿吊敦的女艺人表演武舞的场景。

图片

  ▲南宋《人物杂剧图》中人物穿着类似吊敦的裤袜 故宫博物院藏

  吊敦,究竟是什么呢?

  吊敦又称钓塾、袜裤、膝裤,是两腿之间不相连接的一种长筒裤袜,但造型较为疏阔宽松,长度及膝,以吊带加以辅助固定。

  吊敦与今天的健美裤、打底裤相似,甚至款式也分连袜款和脚蹬款(有图为证↓)。偷偷告诉你一个辨识吊敦的小技巧:看腿部和足部的连接处。知道这个特点,相信你以后看展览就能立刻认出吊敦服啦!

▲绿绢绵吊敦(图源:赵评春、迟本毅主编《金代服饰·金齐国王墓出土服饰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图七六)

  ▲绛绢绵吊敦(图源:赵评春、迟本毅主编《金代服饰·金齐国王墓出土服饰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图一五八)

  那为什么女艺人反串需要穿吊敦呢?

  这和当时社会流行女性缠足有莫大关系。宋代妇女有裹小脚的习俗,但是女子反串时小脚会显得十分怪异,毕竟,没有哪一位男性会有三寸的小脚。

  女艺人本着敬业精神,用吊敦来掩盖自己的小脚,穿上男子长袍,再配以英武的舞蹈姿势,看上去还真是一位俊俏的好儿郎呢!

  吊敦的“跨界之旅”

  说起吊敦的发展史,其实还是一场“跨界之旅”。

  吊敦源于北方游牧民族。游牧民族擅长骑马,剧烈的马上运动容易磨损裤子,于是他们就发明了“长筒裤袜”来保护外裤。(毕竟在没有缝纫机的时代,每一件衣服都值得倍加爱护

  别看吊敦个头不大,但它在服装史的辈分可不小。事实上,早在东周时期,吊敦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就已经被使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之中。新疆鄯善县苏贝希墓地出土的一件距今约2500年的连裤皮靴,就类似吊敦。

图片

  ▲鄯善县苏贝希墓出土毡靴(图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主编《古代西域服饰撷萃》,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年,38页)

  “吊敦叠穿”,你值得拥有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使得吊敦这种骑马服饰广为传播。因为适于骑乘,吊敦常被骑兵、驿使穿着。

  北朝时期,军戎服饰中已经出现了股甲(在大腿上覆盖铠甲)。由于骑马过程中,大腿是完全暴露在外的,这在战争中可是一个超级大bug。

  “吊敦叠穿”,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北齐贺拔昌墓葬出土的皮铠甲骑具装俑展示了一身完整的行军装备,这位武士俑头戴尖顶兜鍪(古代战士戴的头盔),身着裲裆甲(古代铠甲),股甲之下与吊敦组合穿用,生动再现了北齐乃至整个南北朝时期的军事装备风貌。

图片

  ▲山西太原北齐贺拔昌墓出土甲骑具装俑(图源:常一民,赵恒富,《太原北齐贺拔昌墓》,《文物》2003年第3期,11-25+1页)

  唐代,吊敦穿着人群进一步扩大。出于职业需求,驯马人、骑兵、武官、驿使等的服饰中都出现了吊敦。不仅如此,就连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胡商也会穿着吊敦。据传,杨贵妃曾穿过带有鸳鸯莲花图案的吊敦,唐太宗还戏称其为“藕履”。

  唐代吊敦的材质也愈发丰富,不仅有皮料的,还有昂贵织锦面料的,其装饰、形制也各有变化。

  骑马服饰向乐舞服饰的转身

  今天在蒙古族摔跤选手的服装中,仍然可以看到吊敦的延用。

图片

  ▲蒙古族男子在摔跤时穿着吊敦。(图源:中国网络电视台官网 安鹤杰《草原骄子》)

  最有意思的,还是吊敦从骑马服饰向乐舞服饰的演变过程。

  唐代乐舞盛行,经常举办盛大的歌舞表演,有以戏剧形式展现现实生活的科白戏,形式上很像今天的相声;还有大场景的歌舞表演,叫作歌舞戏。在表演过程中,吊敦作为演员扮演军人、信使等人物时穿着的服饰,也被纳入乐舞服饰中。

  唐代,中日文化交流频繁,吊敦伴随着当时盛行的乐舞一并传入日本,并经常出现在日本乐舞表演中。日本江户时代画家高岛千春和北爪有乡绘制的《皇帝破阵乐图》中,一些舞者穿的就是吊敦。

图片

  ▲日本画家高岛千春临摹创作的 《舞乐图》。(图片来源:豆瓣读书)

  服装届的“世另我”

  吊敦的风靡可以说是世界级现象。一个奇妙的“撞衫”在欧洲地区出现了……

  中世纪哥特式时期,欧洲男子服饰中有一款名为肖斯(chausse)的裤袜,与金代齐国王墓葬中的吊敦在外观、穿着方法上都十分接近,简直是服装届的“世另我”。

图片

  ▲中世纪哥特时期肖斯(图源:张玲,《禁绝与超越——浅析宋辽历史语境下的胡服“吊敦”》,《时尚设计与工程》2016年第3期)

  吊敦,凭实力征服了东西方民众,走进大众的衣柜之中。

  从北方民族的铁马骑装到唐代的锦绣舞服,再到宋代成为杂剧女艺人的男装速成神器,吊敦的演变正是中国古代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见证,凝结着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与情感。

  回首看看,是不是觉得它像一位“扫地僧”,低调又有实力呢?


  监制 | 闫永 肖静芳

  审核 | 清   风

  统筹 | 王彦龙

  责编 | 才丽媛

  制作 | 郭欣欣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