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智力帮扶青海刚察:“智”“志”双扶 托起高原学子美好未来
来源:中国民族报 朱晨冉 陈金成 文/图 发布日期:2024-08-2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夏季的雪域高原景色壮美,满目的油菜花迎风绽放。

  毕业于山东聊城第三中学的青海刚察藏族姑娘曹迎婕,在这个夏天收到了华中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欣喜笑容的背后,是她跨越三千多里在山东求学的努力,也是刚察、聊城两地亲人、老师的帮扶和关怀。

  青海刚察藏族姑娘曹迎婕收到了华中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山东聊城对青海刚察的智力帮扶,托起高原学子的美好未来。一份份录取通知书陆续送达学生手中,这些美丽的“格桑花”,也绽开了幸福的笑脸。

  “爱的密码”让学生圆梦

  “今年,我们聊城第三中学共有39名青海毕业生,38人过了本科录取分数线。”看着成绩单,聊城第三中学副校长王永辉笑得自信从容。

  当被问到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秘诀时,聊城第三中学教师孙振说:“哪有什么秘诀,无非是在这些来自青海的孩子身上多下些功夫,多投入些精力。”

  青海刚察学生在聊城。

  青海学生初来乍到,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求学生活,无疑面临很多困难。为此,聊城第三中学老师与孩子们建立了一个“爱的密码”——24365,即24小时、365天陪伴。“爱的密码”架起一座爱的桥梁,让青海学子在聊城找到了“第二个家”,而两地学生也在同吃同住同学习中收获了真挚的友谊。

  “刚到山东时,我们不适应气候和饮食,学习进度也有点跟不上,但大家从未想过放弃,因为这也是在翻越成长路上的一座大山。”曹迎婕回忆起刚到聊城时的情形说,“聊城的同学都很善良,我的每一任同桌都会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我很多关心。”

  聊城和刚察两地之间的学生交流是聊城教育援青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在聊城市援青干部管理组、聊城市教育体育局协调组织下,聊城第三中学自2015年起先后接收了9届、358名青海学生在校学习。

  “为照顾安排好这些远道而来的同学,学校研究决定,选配优秀教师在教学上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关注每一名学生,不让一个人掉队。”王永辉说。

  “刚察与聊城,海拔落差3000多米,相距1500多公里。两地的孩子能够一同学习、生活,相互融合、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充分体现了‘鲁青教育一家亲,聊城刚察共奋进’的兄弟之情。”援青干部刘东海说。

  播撒的是种子,激发的是动能。受益于聊城大规模的援青投入,数百名刚察学子在鲁西平原上振翅启程,飞往更高更广的天空。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自启动教育援青工作以来,聊城市已先后组织60余名教师赴刚察县开展援青支教工作。他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投身教育教学,用结对帮扶、空中教研等方式,精准“输血”、强化“造血”、助力“活血”,结下教育援青的累累硕果。

  “支教是一场温暖的教育行动,我愿用担当和奉献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援青教师孙艳霞说。针对刚察学生的现实,她提出了“低重心、反复式”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经过一学期的持续努力,她任教的班级平均分比达标分高出近30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10年来,聊城援青教师充分利用两地教育资源,通过基本功大赛、公开课、师徒交流等方式培养年轻教师,带动刚察本地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

  2022年起,聊城市援青干部管理组提出教育援青“六个一”要求,即上好一次示范课,带好一名徒弟,教好一门学科,开展好一场专题讲座,参与好一项爱心帮扶活动,写好一篇援青工作总结,为刚察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结合刚察当地学校实际,聊城援青教师充分发掘课程思政资源,融入学科教学,已实现9项州级思政课题立项。推行“小组切块”管理模式,开展“合作教学”等活动,提升了班级管理品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文化节、经典美文诵读、合唱比赛等实践活动,推动两地教育理念深度融合。

  聊城援青教师不仅为刚察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着身边的每一位教师。

  “从踏上青海这片土地的那刻起,我就立志要为这里的数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援青教师高凡说。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高凡帮扶的徒弟之一、刚察县寄宿制民族初级中学教师李海玉尝试将生活实例融入课堂,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李海玉对教学充满了信心。

  开展同课异构、听课议课、教研分享等研讨活动;成立“聊城教育援青志愿服务站”“聊城教育援青名师工作室”,开展名师带徒活动……聊城市援青干部管理组高度重视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把教育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关键,为刚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教育支持帮扶。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全县教师代表到聊城交流学习,邀请聊城教师团队赴青考察交流,促进刚察县名师团队后备力量快速成长,为当地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留下了一套可延续的学校管理经验。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教育帮扶的鲜明底色

  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钥匙,更是助力民族地区发展的基石。聊城市援青干部管理组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教育帮扶的鲜明底色,贯彻教育帮扶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各方面。

  “青年教师不仅要在专业知识上得到提升,也要在教育理念和师德修养上得到深刻的洗礼。”援青教师冯毅说。

  多年来,援青教师认真践行“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号召,悉心指导刚察青年教师尝试多元化教学手段,多次深入牧区上门送教,用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增进了学生们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

  为增强党员教师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援青教师通过优化学校党组织设置,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创新党建形式,深入刚察各学校党支部,组织开展系列党建活动,提高党建活动有效性,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如今,刚察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利用校园广播、墙报、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党的理论和政策,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高全体党员和师生的理论素养;将党建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全体党员教师积极参加受援学校党的组织生活,积极建言献策,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得到全面贯彻实施。

  在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之外,为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送教上门、为家庭困难的学生送去慰问品……援青教师不顾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重拾家访这一教育传统,几十次走进学生家中,与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得到了家长们认可,将鲁青两地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从广袤无垠的华北平原,到绵延不断的青海雪山,援青教师用质朴的教育情怀刷新着青海教育的“新纪录”。来自东部的教育方法、先进理念,如同一道道阳光,照亮了高原孩子的笑脸;来自刚察教育界的积极反馈也仿佛一股股暖流,汇入黄河奔向大海……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