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黄炎培访问成都时,遍布街巷的茶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在一首打油诗中写道:“一个人无事大街数石板,两个人进茶铺从早坐到晚。”黄炎培的寥寥数语,让品茗“吹壳子”(四川及其周边地区流行的方言,闲聊、聊天的意思)的成都松弛感跃然眼前。
在成都,茶馆文化并不是一杯茶那么简单。要读懂成都茶馆,不妨从档案入手。由国家档案局提名申报的“成都老茶馆相关档案”今年5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透过成都老茶馆档案,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成都的茶馆文化,还有成都的市井春秋、历史印记和文化记忆。
位于成都市人民公园内的鹤鸣茶社。 华小峰摄
包罗万象,中国茶馆文化的成都样本
“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申报需要符合系统性、完整性、稀有性等一系列标准要求。显然,这些条件‘成都老茶馆相关档案’都具备。”四川省档案馆研究馆员刘君说,这批档案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是我国档案文献中少有的、以民间视角反映当时历史文化风貌和基层民众生活的档案。
“这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鲜活历史。”刘君说,也正因为如此,“成都老茶馆相关档案”的研究在当下仍具有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弘扬和传承茶馆文化,更可以为相关产业和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成都老茶馆相关档案”收录了1903年到1949年期间有关成都老茶馆日常经营、管理的珍贵原件共计6345件,包括手稿、图表、照片、印刷品等,堪称“中国茶馆文化的成都样本”。
在成都市档案馆档案保管处处长米亮看来,与其他同类档案相比,“成都老茶馆相关档案”极具代表性。档案记录了不少经营细节和日常万象,读来能让人了解近代成都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感受到成都独有的茶馆文化气息。
米亮介绍,“成都老茶馆相关档案”中,有关于茶馆日常经营的内容,如茶馆、茶社等申请登记证和营业执照,茶馆租约合同、售茶价格表、经营成本统计、购茶凭证等;也有关于政府、行业协会管理的内容,如茶馆数量统计、售茶定价等。
作为社会活动空间,成都老茶馆还是历史的见证者。档案记载,1918年,英国、法国领事馆和商务访华团曾在成都茶馆里举行茶会,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20世纪40年代,“工商业同业公会”曾在成都中兴茶园举行商业洽谈会。
颇为难得的是,“成都老茶馆相关档案”中还有涉及保护女性的内容,如保护妇女在茶馆中的工作权益、保护女子经济独立权利等。在当时,女性原本是不被允许进入茶馆看戏的。但后来随着社会风气的开放、戏曲的改良,成都的茶园逐步可以男女混坐,一起品茶观戏。档案中这些有关尊重女性、重视女性权利的记录,为近现代中国乃至亚洲女性争取合法平等权利的研究提供了史实依据。
“成都老茶馆相关档案”文献资料。 王笛提供
1941年美国人迈当斯在成都龙泉驿拍摄的一组茶馆照片。王笛提供
茶馆背后,是人间烟火与文化滋养
“成都老茶馆相关档案”全方位记录了近代成都老茶馆里活色生香的故事,更反映出茶馆与城市的共生共融,以及茶馆背后的人文精神。档案让人们看见成都老茶馆和戏剧曲艺、文学诗词、烟火生活等紧密相连,茶馆收揽着四川万象,折射出兼容并蓄的人文精神。
旧时的成都,各式茶馆、茶楼、茶园、茶亭、茶厅,遍布桥头、街角、巷尾、庙前,林林总总,各具特色。据《成都通览》记载:清末成都街巷有516条,茶馆就有454家。档案中,1929年“四川省会警察局”的统计表显示,当时成都茶馆数已达641家。
成都的老茶馆“泡”出戏剧曲艺的万千滋味。作者品茗写戏,观众吃茶看戏,演员茶馆“炼”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当时的悦来茶园,它是如今成都川剧艺术中心的前身,也被誉为“成都戏窝子”。
百年前,川剧文脉发轫于悦来茶园。1912年春,成都长乐、宴乐、宾乐、顺乐、翠华等戏班,联合组成了成都“三庆会”(后发展为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三庆会”的地址就在悦来茶园,几乎每一代著名的川剧艺术家都曾在此粉墨登台。彼时的悦来茶园座无虚席,观众顾曲品茗,惬意舒适;掺茶的、卖小吃的穿梭其间,热闹非凡。
此外,成都最早的电影放映等“新式文化”也是在茶馆萌芽、发展的。20世纪初,改良人士傅崇矩访问日本,回国时带回电影放映设备,并在成都茶馆演示。悦来茶园就在戏毕之后放映滑稽影片《吃寿面》等。
观音阁老茶馆的伙计在烧开水。 华小峰摄
古旧的环境衬托出女茶客的古典美。 郭光辉摄
“成都老茶馆相关档案”中,不仅收录了这些趣闻轶事,还有本土曲艺清音、扬琴、皮影、口技等艺人在茶馆表演的登记证书,以及电影设备在茶馆安设的批示。
当时,不少文人雅士还喜欢描写茶馆人文逸事,写出茶馆社会的鲜活。李劼人在小说《暴风雨前》中,向读者展示了成都茶铺的三大功能——各业交易的市场、集会评理的场所、中等以下人家的客厅或休息室。人们在茶铺里打开水、煨中药、炖肉汤;清音、竹琴、川剧、评书在茶铺里轮番上演;生意人也能在这里做成棉纱、布匹、药材、粮油等买卖。
接古续今,一杯茶拓展宽广新天地
今天的成都,城市飞速发展的同时,茶馆也继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锦江畔的望江楼下,浣花溪边的花丛间,文殊院的树荫里……两万多家茶馆与城市脉搏共振,融入城市肌理。
成都双流区彭镇观音阁百年老茶馆,在老板李强手上已经经营了20余年。20年来对传统的坚守,不仅让一个老茶馆成为知名打卡点,也让老板和茶客等都成了网红。那些在茶馆里悠然喝茶的老茶客,早就出现在诸多摄影展及摄影画册中。就连茶馆里“掏耳朵”的伙计、茶馆隔壁的剃头匠,也成了摄影师必拍的网红手艺人。
如今,外地人到成都,想要体验“老成都”的传统韵致,还是得去老茶馆坐一坐。以小吃闻名的顺兴老茶馆是“好吃嘴”的最爱;老戏迷聚集的“戏窝子”则是老字号悦来茶馆;想要细品禅茶文化,可以去大慈寺茶馆、文殊院香园等;而文艺青年喜欢的茶馆在宽窄巷子扎堆儿……
人们在成都太古里大慈寺内的茶社喝茶。 沈伯韩摄
在新中式茶饮兴起的今天,成都一些老茶馆也“长”出了新样貌。无论茶品颜值还是空间设计,处处体现“东方美学”的特质,同时也能满足年轻人拍照打卡、分享社交的需求。成立于1923年的鹤鸣茶社,是成都现存历史悠久的茶馆之一。而今,这里除了赏花、品茶、采耳,观看掺茶师表演“悬壶高冲”“怀中抱月”等表演外,茶社还上新了“围炉煮茶”“围炉冰茶”等,引发年轻人追捧。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肖坤冰将成都老茶馆的变迁归结为一种氛围感带来的新社交。她认为,这种伴随“网红经济”打开茶文化的方式,让成都古老的茶文化在现代土壤中重焕新生。三五好友围坐,拍照、打卡、发朋友圈等,具有鲜明的社交属性,更多当代艺术也正链接老茶馆。
一杯茶拓展出宽广的新天地,也接续书写着成都老茶馆的“新档案”。
(编辑:吴艳)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