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兴疆人物志之③】道中华| 新疆游火了,想起200年前那位踏勘天山南北的“地学巨子”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发布日期:2024-07-2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阅读原文


  

  ▲2024年独库公路通车仪式现场。(图片来源:新疆日报)

 

  暑假到了,旅游市场迎来旺季。美团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暑期新疆文旅(涵盖住宿、交通、景区等多个领域)预订量同比增长34%,显示出游客对这片广袤土地的浓厚兴趣与高度期待。

  说到新疆旅游,不得不提到那些最早在新疆踏勘的“背包客”,那么谁是其中第一人呢?

  “夹袋搜罗海内空,人才毕竟恃宗工。笥河寂寂覃谿(xī)死,此席今时定属公。”

  这是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己亥杂诗》组诗中的一首,是他在鸦片战争前夕辞官南归之时,赠别时任礼部铸印局员外郎徐松的诗,称赞徐松广泛搜集资料,著作累累,人才聚集周围,为学术界的宗匠大师,是继朱筠(号笥河)和翁方纲(号覃谿)之后的泰斗人物。

  龚自珍为何会如此推崇徐松?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西北边疆史地学勃兴。因流放伊犁得以踏勘天山南北的徐松,撰写了《西域水道记》等一系列历史地理学名著,奠定了他作为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第一人的地位,被誉为“地学巨子”。

  官场失意,遭遣戍伊犁

  徐松(1781年—1848年),字星伯,原籍浙江上虞,后落籍顺天府大兴县。徐松少年聪慧,9岁应童子试中秀才,弱冠中举,嘉庆十年(1805年)以殿试二甲第一名、朝考一等二名的成绩高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嘉庆十三年(1808年)任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次年,徐松进入全唐文馆,因此得见文渊阁所藏大量珍本秘籍,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宋会要》《河南志》等。嘉庆十五年(1810年),担任提调兼总纂官,主持纂辑《全唐文》,并撰写《唐两京城坊考》《登科记考》,以其博学多才,尤长于地理之学,名重当时。

  ▲徐松画像 引自《清代学者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再版

 

  嘉庆十五年(1810年)八月,即将而立之年的徐松为嘉庆帝所赏识,被授为湖南学政,正可谓少年得志、春风得意。然而,他没有想到上任才一年,就跌了一个大跟头。

  嘉庆十六年(1811年),因徐松实行考场回避制度及未按惯例出题,落榜考生十分不满,搜罗徐松种种罪状,通过礼科给事中赵慎畛奏参徐松“考试勒索及出题割裂并发卖武童弓箭”等九款罪状。嘉庆帝颇为恼怒,认为徐松有负信任,下旨深究。工部左侍郎初彭龄会同湖南巡抚广厚查办,最后查实有三款不符,其它均属轻罪,主要是家丁、书役所为,徐松本人需承担失察之责。唯有他私自刻印《经文试帖新编》令生员购买而得利一事可以坐实罪名,因此依律“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于嘉庆十七年(1812年)被发往新疆效力赎罪。

  徐松没有像洪亮吉、祁韵士等人流放时留下遣戍日记,所以今人不清楚他赴戍的沿途情况。但从现有资料可以推断,徐松大概在嘉庆十七年(1812年)三月之后被判罪遣戍,四月从湖南长沙出发,十月抵达戍所伊犁惠远城。

  ▲惠远古城钟鼓楼。(图片来源:霍城县人民政府网站)

 

  徐松到伊犁后,被安排住在惠远城南门(宣闿门)内南墙下的第三舍,他将这个居所题名为“老芙蓉庵”。徐松在居所里“读书击剑,对酒狂吟”,开始潜心于西域史地研究。他登临惠远城南门外伊犁河岸边的望河楼,凭栏独立,俯瞰长河滚滚而去,运粮的船只往来其下,更有“南山雨霁,沙市云开”的风景,不禁感慨自己的人生遭遇。

  ▲跨越伊犁河的雅玛图大桥,大桥因古渡口而得名。(图片来源:伊犁州人民政府网站)

 

  踏勘西域,考边疆舆地

  徐松自嘉庆十七年(1812年)十月抵达伊犁,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正月离开,在7年多的时间里,受到了晋昌、松筠、长龄三任伊犁将军的赏识与礼遇。

  ▲惠远古城伊犁将军府旧址。(图片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嘉庆十八年(1813年),伊犁将军晋昌举办立春饼筵,徐松受邀参加,席间与众人联句助兴。文人本色的徐松写下“离怀自古天涯远”,流露出获罪谪戍伊犁的惆怅情绪。嘉庆十九年(1814年)初,即将离任的晋昌奏请让徐松以废员身份充补伊犁铜厂缺额,六月接到刑部回复,同意徐松以“捐资管办”伊犁铜厂额缺的方式缩短遣戍年限。

  嘉庆十九年(1814年)四月,第三次出任伊犁将军的松筠到任。在历任伊犁将军中,松筠颇具长远眼光,他兴修水利,营建旗屯,兴办官学,编纂政书,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疆的传播、推动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松筠素知徐松的才华,委托他在祁韵士等人编纂的基础上,继续完善《伊犁总统事略》,并积极支持他前往天山南北进行实地考察。

  嘉庆二十年(1815年)冬,徐松随伊犁参赞大臣长龄(已任命伊犁将军尚未接任)前往南疆,从惠远城出发,赶到沙图阿满军台(今昭苏县夏塔沟口)时正逢除夕。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正月初五,翻越天山木素尔岭(木扎尔特冰川),经阿克苏到达喀什噶尔(今喀什市)。此后徐松带着仆从考察了英吉沙、叶尔羌(今莎车)、阿克苏、库车、哈喇沙尔(今焉耆)等地,再东去乌鲁木齐、吐鲁番,当年秋天由天山北路返回伊犁,结束了这次壮游天山南北的考察。

  历时8个多月、行程逾万里的考察归来,徐松首先写出了《新疆赋》。这是一部赋体文学作品,对新疆自西汉以来统一于祖国的历史及其沿革、新疆的山川地貌、民族风情、物产资源进行了描述,文字优美,引人入胜,一出即为时人所传诵。

  此时,松筠已经离任,但徐松没有忘记嘱托,将《伊犁总统事略》增纂成12卷28万字。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12月,松筠进呈给道光帝,赐名为《新疆识略》。《新疆识略》首列新疆总图和天山南北两路、伊犁各图,次为官制、兵额、屯务、营务、库储、财赋、厂务、边卫、外裔等。该书举凡地理险要、政治措施均有记载,反映了新疆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祖国边疆的历史,是反映乾嘉时期治理新疆的重要文献。

  ▲《钦定新疆识略》卷一《新疆总图》

  在流放伊犁的岁月里,徐松将主要精力用于写作《西域水道记》。《西域水道记》堪称我国古代舆地学对新疆水道湖泊研究最为详实、完备的一部著作,是研究西域史地的重要文献,学术价值极高,历来为史地学界所推崇,至今仍是研究新疆史地的主要参考书。

  徐松对友人说,写作《西域水道记》有三大困难,“一曰穷边绝徼,舟车不通;二曰部落地殊,译语难晓;三曰书缺有间,文献无征。”徐松决定以实地考察与文献考证相结合,多次到天山南北进行实地考察,每到一个地方,打开携带的画着经纬格子的空白册子,用指南针测定方位,把所经过的大小河流、山脉地势、城镇乡村、道路里数等,及时详细记录下来。每到驿站、旅店住宿时,就与熟识当地风土人情的仆夫、驿卒、官吏和翻译一起讨论研究,口问手记,最后绘出全图。在此基础上,他又遍查旧史、方略及相关地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去伪存真,补缺纠谬,完成了《西域水道记》五卷的初稿。

  ▲《西域水道记》清徐松稿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徐松从大一统的思想出发,认为“西域二万里既隶版图,耕牧所资,守捉所扼,襟带形势,厥赖导川”,于是参照《水经注》的体例,将新疆的水系按湖泊来划分进行叙述,将每一条河流的源流、主流、支流,河道流向,以及当地的地理地势、历史概况、名胜古迹、驻军屯垦、风物特产等介绍得清清楚楚。《西域水道记》中有一些记叙是珍贵的原始资料,如1812年尼勒克大地震、锡伯族人民修建察布查尔大渠以及伊犁河起源的考察,还有边卡、城池的设置等。

  《西域水道记》于道光元年(1821年)成书,但直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由时任两广总督邓廷桢在广州刊印。邓廷桢为《西域水道记》作序,称赞其有补阙、实用、利涉、多文、辨物等五大优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西域水道记》不仅是学术著作,也是文学色彩强烈的作品,徐松将他考察所见新疆风光景物写入其中,文辞优美。如描写喀什噶尔郊外:“暮春三月,新畴方罫(guà),稊(tí)柳缘塍(chéng),柴扉映溪,红杏成雨。”途经库尔勒时,见“润际麦天,雉雊(zhì gòu)相应,苦豆作花,白草抽带”,不禁“仰怀郑吉之风,俯念弘羊之策,流连缓辔,怅然情深”。

  ▲新疆莎车县的巴旦木花在阳春三月竞相开放。(图片来源:新华网)

 

  稽古撰集,成“地学巨子”

  徐松“好古与稽,嗜奇成癖”,对一些古迹进行了探查。

  他考察库车的库木吐喇石窟,记述道:“渭干河东流,折而南,凡四十余里,经丁谷山西,山势斗绝,上有石室五所,高丈余,深二丈许,就壁凿佛数十铺,璎珞香花,丹青斑驳。洞门西南向,中有三石楹,方径尺,隶书梵字,镂刻回环,积久剥蚀,惟辨‘建中二年’字。”

  

▲库木吐喇千佛洞第79窟回鹘供养人 (图片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宣传推广中心)

  他慕名探访位于伊犁河南岸的海努克庙遗迹。海努克庙俗称银顶寺,是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所建,与伊犁河北岸俗称金顶寺的固尔札庙遥相辉映,曾经盛极一时,后毁于战火。徐松来到海努克军台南半里许的一个小土丘上,只见海努克庙已是“残刹数椽,颓垣断壁,丹青藻井,黯淡犹存”。

  在伊犁期间,徐松还以惊人的精力和深厚学识,“即所经览,证引往说”,撰成《汉书·西域传补注》两卷的初稿。

  徐松在伊犁流放期间和考察天山南北的旅行活动,可能是有过详细记录的,正如日本学者榎一雄在《关于徐松的西域调查》中所推测的那样:“徐松除了被命令做的西域调查外,一定还有众多的记录其生活的笔记,不过那些在他去世后恐怕都失散了。”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秋,徐松随第二次任伊犁将军的晋昌参加喀什河谷行围,途经“双烈殉节碑”时,凭吊了平定准噶尔部叛乱时殉节的定北将军班第和参赞大臣鄂容安,写下《经伊犁双烈殉节地有感》,这首诗感情真挚,格调悲惋,气势雄浑,涌动着一股磊落不平之气。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十月,伊犁将军晋昌为徐松遣戍期满,上奏请旨释回,这一奏请在年底得到了“准其回籍”的允准。于是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正月,徐松便收拾行装启程回京了。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末,道光帝以徐松纂辑《新疆识略》有功,任命他担任内阁中书。从伊犁回到京师后,徐松名声大振。人们在徐宅商论天下形势、西北舆地,形成了一个以徐松为中心的研究西北边疆史地的学术团体。徐松以学术宗匠地位“负众望三十年”,因此龚自珍称赞徐松“人才毕竟恃宗工”“此席今时定属公”。

  看完徐松踏勘天山南北的事迹,各位网友还想了解哪些美丽地方和传奇人物,不妨在评论区里留言告诉我们。

  (作者单位:新疆伊犁州文联)

 


  审核 | 闫   永

  监制 | 王翔宇

  责编 | 王   琪

  制作 | 郭欣欣

 

 

(编辑:江毓芝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