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兴国县十八排云海风光。千百度摄
一
“哎呀嘞——潋江流水波连波,兴国老表爱唱歌;山歌好比山泉水,源源不绝汇成河……”一曲高亢嘹亮的兴国山歌,顺着潋江河水悠悠飘荡。站在河边唱歌的人,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兴国山歌的省级传承人姚荣滔。自6岁第一次在舞台上放声歌唱,姚荣滔已经和兴国山歌相伴60余年。
兴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地处罗霄山脉以东、武夷山脉以西的雩山山区,境内九成以上人口是中原南迁的客家人及其后裔。这里山高林密,人们在劳动之余,常用山歌抒发内心情感。中原的古风遗韵和当地传统音乐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兴国山歌。
过去,兴国县的城乡村镇,处处闻歌声,人人是歌手,被誉为“山歌之乡”。土生土长的兴国人姚荣滔,对山歌更是充满着无以言表的真挚热爱。
小时候的姚荣滔,就像一株禾苗,无时无刻不被山歌浇灌。他还在襁褓中时,母亲便开始给予他山歌的“喂哺”。母亲喜欢一边干活一边唱歌,唱日头、唱月光、唱流水、唱青山,唱孤单和寂寞、唱辛苦和期盼。山歌向姚荣滔诉说着大人的情绪,也传递着朴素的道理,描绘着世界的模样。
在岁月的流转中,姚荣滔噌噌地“拔节”生长,胸腔里隐伏着歌唱的劲头。酷暑时节,他跟着大人去种地、砍柴,大人一边干活一边唱:“日头炙人冇凉风,看你热得几多工(工,客家方言,意为天)。”第二天他一个人去放牛时,就朝着天空扯开嗓子“如法炮制”了。
山歌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人们随性歌唱,有感而发。“唐时起,宋时兴,代代流传到如今”,兴国山歌的传唱已有一千多年,它从中原出发,而后被雩山山区的人们唱出回环往复的曲调,世世代代、年年岁岁,人们也将自己从客人唱成了主人。
有时候,山歌是劳动的号子,在田野山林间飘着,在压弯的扁担上颤着,在飞转的纺车上缠着。山歌,缓释着劳动者的负重和劳累。
有时候,山歌是生活的镜子,照见乡亲在烟火日常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对情人的思念和嗔怨,有为客人斟茶倒酒的礼数和周全,有对红白喜事的祈吉禳灾。山歌,寄托着人们对爱、对美、对幸福的追求和渴望。
对于姚荣滔而言,山歌是身体之于大地的节奏,是心灵面向天空的呼喊。
二
如同一棵大树伸展着繁茂的枝叶,一代代歌者接续传承并发展着兴国山歌。年复一年,山歌在时间之河中流淌,并不断激荡起新的浪花。说到兴国山歌,不能绕过的,是那一段意义重大的历史。
兴国,是闻名遐迩的红军县、烈士县。让我们回到20世纪30年代初,那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整个赣南大地上红光闪耀。在兴国,没有刀剑之利、枪炮之猛的山歌,成为推动红色革命的武器。人们把传统兴国山歌改编成鼓舞士气的苏区红歌,山歌结束句中曾经撩拨恋人心弦的“心肝哥、心肝妹”,变成了亲切感人的“同志哥”。有胆有识的兴国妇女唱着山歌,留下“一首山歌三个师”的佳话。她们唱着山歌,将自己的丈夫、兄弟送到反围剿的战场,送上漫漫的长征路。
一首《苏区干部好作风》直到今天仍在赣州大地上传唱。是的,这首歌我也学唱过。曾经,当我行走在挂点帮扶村的路上,准备去敲人家的大门时,耳畔似乎就响起那熟悉的旋律:“哎呀同志哥,问寒问暖情意呀格浓。”
历史捧出兴国山歌的同时,兴国山歌也铸就了兴国的历史。
在一张拍摄于1987年的黑白照片上,我看到当年著名的兴国红军山歌手曾子贞。照片上的她已不再年轻,着一件偏襟旧衣衫,瘦削的身子,深陷的眼窝和脸颊,却依然腰杆挺直,成为山歌舞台上的焦点。
曾子贞唱山歌,用一声拉长的“哎呀嘞”震颤人心。倾诉思念的时候,她会唱:“韭菜开花一条心,七年想哥到至今。新打剪刀难开口,六月如火难前身”;扩红的时候,她唱的是:“韭菜开花一条心,当兵就要当红军。天下豺狼不打尽,世上穷人难翻身。”山歌于她,不过是柔软的面团,信手可“捏”。她的山歌,毛泽东、周恩来听过,朱德、陈毅也听过。除了山歌,还有什么更能标榜她的一生?
三
时光匆匆,岁月悠悠,兴国山歌在潋江河边扎下根来,茁壮生长。这当中,除了山歌朗朗上口、易于传唱,还离不开孜孜不倦的传承者与记录人。
兴国的宣传,总离不开山歌。改革开放以后,山歌唱出人们对新生活的热爱。鼓动春耕生产、倡导文明新风,无不入歌。像春风吹绿了草芽,一批职业山歌手和歌词创作人应运而生。
70多岁的老歌手邱荣春就这样进入姚荣滔的工作和生活。一生与山歌相伴,老人习惯即兴创作,他唱“盘古开天地”,也唱“日月不留情”,唱完后一首,也许就忘了前一首。抢救老人心中的山歌,成了姚荣滔的一件大事。
姚荣滔开始山歌记录和创作之旅。虽未行拜师之礼,但他将邱荣春当成师傅来看待,不仅请教山歌中的门道和讲究,也留意他在即兴歌唱时的押韵和寓意。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方言俚语,那些强有力的脉动和韵律,像一股淙淙山泉,滋润和丰富着姚荣滔的山歌创作。
因对山歌的执着,两年后,姚荣滔成立了山歌创作室。捧着手抄本,提着功能简易的录音机,他去乡野,去田间,去听更多民间歌手唱歌,然后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
那些记录下来的山歌,后来都被记了谱,又被编成了书——《兴国山歌》《苏区兴国山歌》《兴国山歌进校园》。在山歌的广阔天地,姚荣滔像长着翅膀的大鸟,作自由自在的逍遥游。
2006年5月20日,姚荣滔终于等来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经国务院批准,兴国山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
致力于山歌系统整理和传承保护的姚荣滔,多年来在兴国山歌发展传承上付出热情和心血。
他知道,情歌是兴国山歌中美好而丰饶的一支。于是,他搜集整理情歌,还原那些令人心驰神往的传统歌曲。比如《绣褡裢》:“哎呀嘞,一绣褡裢簇簇新,花针落地妹姓寻(秦)(客家方言,寻与秦同音,有双关之意)……”歌曲用十二段赋比兴,唱出对恋人的思念和祝福,美好动人。
他也见证了会唱山歌的人越来越少的现状。他知道,每一个老山歌手都是活着的非遗,但是岁月不饶人,他们一个接一个溘然长逝,而他只能在暗自神伤的同时,为山歌的传承保护付出更多努力。兴国山歌剧团最困难时,连剧本创作经费都付不起。姚荣滔揽下所有的山歌剧本创作任务,写歌词,写小戏,也写小品,一写就是十几年,没有拿过一分钱稿费。
2015年,姚荣滔从文化部门退休。这看起来是职业生涯的结束,但对于姚荣滔,这恰是他全身心投入山歌传承的开始。
时光移易,兴国山歌已进入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的良好轨道。如今,30多个徒弟聚拢在姚荣滔的左右,孜孜不倦地学唱山歌;一些单位和院校慕名而来,邀请他去授课。他的课件有多种版本,面向校园的、山歌手的、基层干部的……关于兴国山歌,会讲课的专业教授未必能唱,能唱歌的山歌手未必能讲,但姚荣滔将兴国山歌的悠久历史装在肚子里,也将成百上千首传统山歌装在肚子里,还能将“哎呀嘞”的无数种唱法、背景和意义说得晓畅而通透。
他讲着讲着就即兴唱起来,唱着唱着就用山歌勾住了人。像一个农夫,撒一把山歌的种子,便有春风化雨,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我想,有像姚荣滔这样的传承者在,有热爱歌唱的人在,兴国山歌一定会越唱越嘹亮。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