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对广东的高质量发展和大湾区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集全社会之力,切实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往实里抓、往细里做,努力构建互嵌、共融、共享的社区结构和社会环境,让高度城市化的珠三角地区成为各民族一起工作、创业、幸福生活的共同家园。二是充分利用广东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岭南文化资源、改革开放窗口资源,努力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新路径,推动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三是以文化认同为核心,在粤港澳大湾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发挥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发挥弘扬以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同行
近年来,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同行,迸发勃勃生机。其显著特点便是呈现内容丰富多彩,与时代和生活相融,汲古润今,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等“活”了起来,“飞”入寻常百姓家。
比如,国家图书馆的古籍善本转化为精彩纷呈的展览、琳琅满目的出版物、感人至深的视听作品等多种形态,同时还陆续以数字资源的形式供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电脑和手机查询,成为读者身边的古籍库,真正实现了孤本不孤、冷门不冷。借助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传统文化传播渠道进一步拓展,互动性、沉浸式体验对于推动传统文化普及和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长陈红彦
建议将青海省设立为重点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省
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上游,青海对全国水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将青海省设立为重点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省,为国家层面建立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指导督促各地加快建立跨省的横向补偿机制积累经验。以青海为试点,建立源头与入海口、源头与下游的全流域跨地区补偿机制,结合流域实际情况确定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中的责任主体和补偿对象,形成受益者合理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以及污染者受到合理惩罚的良好局面。建立科学的流域生态补偿金分配模式,合理确定各方面补偿收益。同时,充分考虑源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合理支持源头地区民生改善、产业发展,进一步发挥流域生态补偿的激励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班果
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内蒙古作为中西部地区之一,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学科布局、创新能力、高层次人才培养、开放交流等方面仍需不断提高完善。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积极扩大对内蒙古教育领域的有效投资,着力改善高校办学条件,为高等教育分层次均衡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二是支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更加合理布局高校学科专业,支持一流学科建设。三是鼓励实验室、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建设,以此助推高等教育提质增效。倡导设立“内蒙古高校特色学科振兴项目”,以特色为前提、以质量为标准,以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能源开发与利用、自然环境保护、国家安全等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特色学科,在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项目等方面有所倾斜。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陈爱雪
(实习生廖淞荷整理)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