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识新乡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李山 发布日期:2024-02-0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新乡是我小时候去过的第一座大城市。记得当时跟着父母坐长途汽车,到一个不太走动的亲戚那里。一路上,汽车跑跑停停,感觉挺远的;到了以后,觉得地方很大。直到高中毕业到新乡上学,我才算正式认识了新乡。

  那时我只有十六七岁,对文化和城市尚未培养起探究的兴趣,认识也自然肤浅。记得学校似乎每月组织我们到文化路北尽头处的新城影院看一次电影,或者周末几个同学结伴凑热闹,到文化路南端大型机床厂外看露天电影,算是当时比较丰富的文化生活了。再一个去处就是距离学校不远、新乡彼时唯一的公园——人民公园,几个懵懂少年在月光中游逛,海阔天空地胡拉乱扯,为课余消遣、挥发意气之最文艺的一种方式。记得当时南干道与胜利路街口刚兴起摊位稀疏的夜市,在夜市上要一碗馄饨、一个烧饼,打打牙祭,也为当年惬意、奢侈之一种。

  毕业后回家乡工作,新乡也经常去的。许是太熟悉了,再无新异之感,觉得与其他城市没什么两样。直到几年前一次去新乡,无意间看见新扩宽的劳动中街修路时被保护下来的那棵千年古槐,我才有所触动。觉得它的保留,是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一种平衡,倾注了较多的人文色彩,故而对这个城市滋生了一些好感。

  促使我对新乡彻底转变印象并产生书写动力的,是来自那年冬天在新乡参加一个活动时,连续两次晚饭后散步的所见所及。

  晚间饭后茶余,从宾馆所处的北干道中段信步拐入小街,看见“北街口站”“老十字站”等站牌名,感觉这是老城的中心,心中暗生一股莫名的兴奋。继而又依稀见“关帝庙历史街区”等字样,就更为好奇,这是先前没有听过见过的。及至第二次晚饭后细看,方知此街区有一座“关岳庙”,是关羽与岳飞的合祀庙,里面有三座大的建筑,分别是元、明、清时期的。庙的左右新建了仿古建筑,前面仍是深深的老街。街边的房子也大多是旧房子,房基都是用石头砌成的,那石头可能来自新乡市西北郊不远的太行山。这就更激起了我的兴趣,便顺势走下去。

  因是旧街,不宽,走不远,便有窄窄的胡同向两边岔开去。走着走着,看似走不通了,会有一个圆拱门把你引向另一条街巷。街角处或一些院落中有一些大树在挺立着。间隔不远,有三座干净的公厕,且有编号,写在涂漆的牌子上,并在“男”“女”处分别加注了英文“Male”“Female”。

  新乡市的市花是石榴花,这些街巷中石榴树自然也最多。“南圪垱巷街”“东圪垱巷街”“驿后街”“南小街”,这些质朴的名字顿时使我产生亲近、熟悉之感,也自然生发出有关官道古驿、旧街繁闹等不少想象。“清真歪小辫烧饼”“封丘卷尖”“鲁丘牛肉”,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吃食小店让我不由自主地游目、停驻。而“黄河口”“饮马口”“牧野公园”“牧村”等指示牌,则使我生出不少关于地理和历史的沧桑之叹。

  这里还有整洁的茶文化街,有清真寺,有东岳庙,有七世同堂坊……像中国不少城市那样,它们被周围的高楼大厦和宽阔马路包围着,往往需要人们“曲径找寻”。特别是汽车、轻轨和地铁成为城市代步工具后,那些新区可能更受人们的青睐。但人是有记忆的,也是需要旧的东西给以心灵抚慰的。当人们在高楼大厦间感觉单调疲倦时,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这些相对简陋的小街陋巷,甚至是有些拥挤的小房子。这种返璞、怀旧和尚简的情感,正在城市人群中滋生蔓延开来。

  城市在哪里扎根是有讲究的,起决定作用的是地脉或曰灵气,但最根本的一条是适合人居住。要不,你看这里居住的大多是本地居民吧。他们世世代代居住于斯,风风雨雨,油盐酱醋,日兮月兮,四季轮回,把城市勤劳朴实、崇德厚善、不温不火、淡定从容的风俗品格自然赓续下来了。

  新乡西北依太行,东南面黄河,是一个扼山据河、东出平原的咽喉之处。这从“黄河口”“饮马口”等地名即可感知。因其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适耕宜居,便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各类文化遗存,留下了孟庄遗址、青堆遗址、宜丘遗址、浮丘店遗址等。历史上也有众多古国存在,如鄘国、胙国、封父国、淳于国、共国、南燕国、卫国等;发生过许多彪炳史册的大事件,如长丘之战、桂陵之战、围魏救赵、张良刺秦、官渡大战、陈桥兵变等。

  三千年前,著名的牧野之战便是在老城北郊打响,这在《诗经·大雅》里有详细记述:“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说到新乡,就不能不提孟姜女河。孟姜女河有两支:西孟姜女河源于武陟城郊莲花池,沿古黄河汉堤北侧,经获嘉县、新乡县,在新乡市西郊入卫河;东孟姜女河经新乡县、延津县,自卫辉入卫河。史籍记载,东孟姜女河一度曾为沁河故道,古沁河由此向东,一直到封丘县城,再向东入海。

  孟姜女河穿过新乡市中心而东,沿河的街道就叫孟姜女路。孟姜女哭长城为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流传广泛,为何新乡有孟姜女河和孟姜女路呢?可能是她哭的“长城”离此不远;或许她“哭长城”时路经此处,留下了掌故;又或者她也许就是古新乡一带的贫女。以河、路冠名,在保存历史记忆的同时,彰显了新乡人民反抗压迫、追求幸福的执着情怀。

  除此,《诗经·国风》中有不少内容是表述、记载古新乡人民生活的。丰厚的物质与精神文化也催生了众多古代杰出人物,如关龙逄、比干、姜子牙、蘧瑗、宁武子、宁戚、毛遂、周勃、周亚夫、张苍、杜诗、关播、娄师德、崔荛、班宏、杨再思、魏仁浦、吕大防、贺铸、韦思谦、王恽等。

  查阅有关史料,新乡起始于汉高祖二年(前205年)的新中乡,成名于隋开皇年间的新乡县,隆盛于近现代以降京汉铁路与道清铁路的交会而为市,遂成豫北交通重镇。近年来,随着京港澳高速公路、京港高铁,新荷、新晋线铁路交通,郑济高铁、长济高速公路、新晋高速公路等的建设实施,更突显其区位交通的重要,由地区行署到以市带县,遂成屹立于太行山下、卫河源畔的明珠之城……

  每个城市都有灵魂。新乡的灵魂不是宽敞阔大、花木森然的原平原省省会旧址,也不是旧新乡八景中的“卫水金波”和“故城络丝”,而应是立于劳动中街的那棵千年古槐。修路时它被保护下来。那里原来应该是一个让新乡士人瞻拜敬畏的地方,也是老城的中心,城市的血脉就从那里向四周发散。古槐的根系深深地扎于土地之中,枝杈代代传续,一直至今。新乡人保护它,也是在保护自己,保护家园,保护这种生生不息、枝叶相属的精气神儿。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