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华边疆行”走进广西崇左探寻守边护边、兴边富民的“密码”
来源:中国民族报 本报记者 丛蓉 发布日期:2023-12-1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位于中越边境的德天瀑布。

在崇左凭祥市的中越边境线上,“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的联合巡逻队在巡边。黄云摄

  在崇左凭祥市卡凤小学,校长(左)代表学校接受“道中华边疆行”崇左采访团领队转赠的来自新疆塔城沙勒克江·依明老人的国旗。

崇左市宁明县板烂村村民和民警一起打糍粑。

 

在崇左市太平古城,游客欣赏、了解民族服装。

 

在崇左市宁明县濑江屯,村民表演铜鼓舞。

 

航拍崇左市宁明县。

 

在崇左市龙州县天琴壮寨,壮族女子表演天琴弹唱。

 

崇左凭祥市友谊关。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的大型浮雕。

 

崇左市花山岩画一角。

 

道中华边疆行·崇左海报。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道中华边疆行·2023”采风采访活动走进新疆塔城时,采访团曾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沙勒克江·依明手中接过一面他赠送的国旗。带着这面国旗和老人的殷殷嘱托,采访团一路从新疆到云南再到广西。而今,这面来自祖国西北边疆的国旗,在祖国南疆的一所小学——崇左凭祥市卡凤小学上空高高飘扬。

  12月5日,“道中华边疆行”活动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在为期5天的活动中,采访团成员走进崇左市区以及下辖的宁明县、龙州县、凭祥市、大新县,探寻崇左守边护边、兴边富民的“密码”。

  位于崇左市江州区太平街道的太平古城,距今已有650余年的历史,宋朝时就曾在此设置了左江道太平寨,“太平”一名由此而来。在古城,来客既可观看壮族歌舞,还能体验当地汉、苗、侗等民族的民风民俗。在这里,采访团与嘹亮的山歌相遇。“我们用山歌唱出各族人民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用山歌赞颂美好生活。”山歌爱好者罗秋玲热情地说。

  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崇左市壮族博物馆内的“百里岩画 骆越神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陈列”,让采访团一行对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有了初步的认识。

  花山岩画主要位于崇左市宁明县城西南约25公里的明江江畔。临河岩壁上,布满了一幅幅用赭红色颜料绘制的人物、动物、器物岩画,虽经千百年风剥雨蚀,画面仍然鲜艳清晰。

  2000多年前的壮族先民为何不畏艰险、攀登悬崖绘制规模宏大的岩画?什么样的颜料能够经受住千百年风雨的侵蚀?这些鬼斧神工之作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在宁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朱秋平的带领下,采访团来到花山脚下,开始一段“探究”之旅。

  “整个花山岩画画面宽221米,其中最低的岩画距离最高的岩画有45米左右,岩画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一共绘制了1950多个图像,包括人物、动物、环首刀、羊角钮钟以及铜鼓等。目前,专家普遍认为骆越人绘制岩画是为了祭祀神明。”朱秋平对花山岩画了如指掌,“因采用赤铁矿粉颜料绘制,历经两千多年的风吹日晒,岩画依然鲜艳”。

  花山岩画景区内,有着至今仍保持传统生活习俗的小村落——濑江屯。在明江环抱的濑江屯,村民与历史久远的观音庙、百年树龄的古榕、古老的渡口相依相伴。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他们经营起老宅民宿,出售自制红糖、手工艺品等,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作为边疆之城,崇左有4个县(市)与越南接壤。中国和越南山水相连、唇齿相依,“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是越南老一辈领导人胡志明脍炙人口的名言。位于龙州县的胡志明纪念馆,见证了中越友谊和胡志明在中越边境的革命足迹。

  宁明县桐棉镇板烂村是一个位于中越边境的村屯,在这里,家家国旗飘扬。板烂村是一个典型的“拥军村”。据了解,全村先后有376名适龄青年参军入伍,81名女青年嫁给军人成为军嫂,3000多名驻军官兵和退役官兵成为荣誉村民。村子里,军人多、军嫂多,充满浓厚的“地方拥军优属,军队拥政爱民”的双拥氛围。

  凭祥市与越南一市三县接壤,边境线长97公里,是我国通往越南和其他东盟国家最大和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在凭祥,有一支“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的联合巡逻队,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走着巡边护边的路。在友谊关边境派出所民警的带领下,采访团与巡边员共走巡边路,感受巡边的艰辛和重大意义。

  位于凭祥市西南端的友谊关,古代叫镇南关。如今,友谊关仍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也是国家一类口岸,322国道终端到达友谊关,与越南公路相接。“今年上半年,友谊关口岸进出境车辆19.6万辆次,同比增长1.8倍,接近去年全年通行量。”友谊关海关副关长高辉介绍。

  作为经济上互利共赢的好伙伴,中越两国不断深化在经贸投资领域的合作。采访团来到凭祥市中国一东盟(崇左)水果交易中心时,这里到处一片繁忙景象:满载着越南火龙果的运输车正驶入交易中心;在水果交易平台,工人们正在完成新一轮水果装柜任务。交易中心总经理助理农建强介绍,“围绕‘买全国、卖东盟,买东盟、卖全国’目标,我们致力于打造面向全国和东盟的水果交易中心,实现中国—东盟水果交易、展示、结算、仓储、加工、物流、通关的高度集聚”。

  地处中越边境的大新县德天村,是著名的跨国瀑布——德天瀑布所在地。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成功试运营,德天村积极参与旅游开发,发展民宿餐饮、竹筏旅游、贸易市场等,壮大村集体经济。“村民们的钱包越来越鼓,精气神越来越足。”村党总支部书记麻成武说,德天村还着力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让旅游景区成为宣传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道中华边疆行”采访团提供)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