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吾爱敦煌》:为“敦煌的儿女”画像
来源:中国民族报 阮青 发布日期:2023-12-1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电影《吾爱敦煌》海报。资料图片

  近日,故事片《吾爱敦煌》在全国公映,迅速引发业界和观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这部影片以国家“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樊锦诗为表现对象,颂扬了几代敦煌守护者“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精神。本片题材重大,切口精巧,在诸多方面实现了人物传记片的创新和突破。

  熔铸个体生命经验于深邃历史。影片以樊锦诗的第一人称视角和女性生命经验,演绎、架构起敦煌莫高窟深邃的历史时空。樊锦诗第一人称的独白,犹如一首散文诗,营造出电影深沉的意蕴,体现出独特的人文气质。同时,主人公对于理想、事业、爱情、家庭的种种情感和选择,包括个体的生命经验,也深刻地融入到莫高窟的历史发展和沧桑变迁之中。

  影片中,樊锦诗作为女性个体,有着区别于男性的体验与认知,生命的磨砺、事业的抉择、家庭的责任,无不显现出女性独特的生命美学特征。影片中,莫高窟第259窟有一尊微笑禅定的佛像,被称之为“禅悦佛”。这尊佛像仿佛一个隐喻,不断地闪现于樊锦诗人生的不同时期。在这些不同的人生阶段,她经历着生活的考验:纯真的青年时期,理想生发,但又默默忍受与爱人分离的相思;艰辛的中年时期,在事业的坚守中饱含对家庭、对子女的牵挂;接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后,她担负起莫高窟保护研究、发展利用、弘扬传承的重任,于是就有了“数字敦煌”的创举和敦煌莫高窟考古报告的面世。

  随着莫高窟历史的演进和时代的变迁,樊锦诗的人生故事被娓娓道来。影片自觉地将樊锦诗的个体生命与敦煌莫高窟的历史相关联,揭示个体对历史应该承担的责任,这既是一部生命个体的影像回忆录,某种意义上,也是莫高窟历史的“启示录”。

  “纪实+剧情”手法创新影像表达。影片《吾爱敦煌》在影像的美学表达上打破纪实与剧情的界限,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电影,《吾爱敦煌》的创作始终建立在真实的人物故事基础上,确保影片的纪实性底色。同时,主创在尊重历史和人物真实的基调中,对影片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以纪实与剧情相结合的手法塑造出有血有肉的“敦煌的女儿”,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整部影片围绕樊锦诗在莫高窟的经历进行创作加工。一方面,通过樊锦诗画外音独白的方式,讲述她1963年来到敦煌的历史往事,用生活场景的回忆来表现当下的真实;另一方面,利用留存下来的有关敦煌和莫高窟文物工作者的老照片,以及纪录片片段表现出历史的真实。在影像的呈现上,注重写实与抒情的相互交汇,达到虚实相生、情境交融的艺术效果。例如,遭遇困境的樊锦诗来到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的墓前,耳边响起与老院长初遇时所受的教诲:年轻人,让自己成为一道光吧,照耀着莫高窟,这样的人生境界,大也,圣也。这组声画蒙太奇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画面左幅是樊锦诗眺望的特写镜头,这是她对莫高窟历史的回眸与思考。而须臾间,在画面右幅,一帧帧老照片以滚动播放的方式表现一代代文物工作者对莫高窟的修缮、保护,在构图和影像上实现了对历史真实的艺术化表达。

  除纪实部分外,影片用剧情的方式再现、丰满原型故事和人物细节。不少场景重现了过去科研、修复工作的艰苦:住土房、睡土炕,喝咸水、吃杂粮,用蘸水钢笔、绘图纸……也有不少场景反映文物保护工作的不易:比如,樊锦诗让出自己的房子,挽留回鹘文研究专家;面对不喜欢数字技术的年轻同事,樊锦诗请他到家里吃鱼并耐心安抚……这些情节既真实又感人,也符合历史的真实情境。

  影片结尾处,樊锦诗本人的出镜,完成了与影像的融入。剧中,其扮演者陈瑾走过樊锦诗夫妻牵手散步的桥,镜头切换到人物原型从桥上走过,影像表层传达的是时间的更替,内里蕴含的则是一代又一代莫高窟保护者的坚守与初心。片尾音乐响起,演员陈瑾与樊锦诗共同出现在一个画面的影像处理,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这种超时空的结构方式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

  塑造坚守奋斗的莫高窟人物群像。影片以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为焦点,深度展现了敦煌千年历史的壮美与厚重,同时以樊锦诗为中心,塑造出一代代为保护莫高窟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群像。这些人从历史中走来,他们是大学生、是艺术家、是专家、是学者,有技艺精湛的匠人,也有朴实无华的工人,他们在莫高窟度过了青年、中年和老年,把一生交付给了敦煌,成为“敦煌的儿女”。

  他们是常书鸿,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坚守敦煌,被誉为“敦煌保护神”;是段文杰,着力于敦煌莫高窟壁画的临摹和抢救工作,守住了敦煌的根脉;是樊锦诗,致力于敦煌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利用数字技术对莫高窟文物进行精准复原,实现了“数字敦煌”的重大设计和构想。还有一些默默守护莫高窟的普通人,他们是彭金章,是李云鹤……影片通过这群鲜活的莫高窟人物群像,彰显出对历史的坚守和文化的传承。

  敦煌莫高窟的风,寂寞地吹了数千年,人们会沉醉和感动于莫高窟的厚重与壮美,但极少人能用自己的一生去承受这份千年如一的枯寂。“择一事而终一生,我心归处是敦煌。”这既是樊锦诗的人生坚持和生命智慧,也是莫高窟人的信念与执着。电影《吾爱敦煌》让观众看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可能:一个人找到了自己活着的价值,发现了促成其所有行为的根本性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可以让人面对所有困难,最终坦然地面对时间、面对生活、面对生命。

  (作者系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